1. [单选题]换药室地面上溅有病人血液,应
A. 用干拖把拖净
B. 用湿拖把拖净
C. 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洗净
D. 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先消毒、再洗净
E. 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丢弃
2. [单选题]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是
A. 晚期有排便习惯改变
B. 右腹肿块及消瘦、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
C. 以便秘、便血等症状为主
D. 早期可有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
E. 腹泻,腹泻以进食后加重,排便后减轻
3. [单选题]肾前型急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
A. 肾中毒
B. 挤压伤
C. 大出血、休克
D. 双侧输尿管结石
E. 蛇咬伤
4. [单选题]传统的冲突观点认为
A. 冲突都是不良和消极的
B. 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
C. 冲突可以彻底消除
D. 管理者应维持高水平的冲突
E. 鼓励冲突
5. [单选题]属于前馈控制的是
A. 急救物品完好率
B. 压疮发生率
C. 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次数
D. 查对医嘱及时纠正
E. 基础护理合格率
6.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A. 产生血小板抗体
B.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C. 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D. 铁缺乏
E. 凝血因子缺乏
7. [单选题]在循环系统中,毛细血管又称为
A. 阻力血管
B. 功能血管
C. 容量血管
D. 直捷通路
E. 动静脉短路
8. [单选题]青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糖耐量降低的主要机制是
A.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B. 分泌变异胰岛素
C. 胰岛素受体单基因缺陷
D. 血中存在胰岛素抗体
E. 血中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
9. [单选题]风湿活动的正确判断指标是
A. 血沉慢
B. 血小板减少
C. 黏蛋白降低
D. C-反应蛋白增多
E. 血浆白蛋白增高
10. [单选题]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 胸痛
B. 咳嗽
C. 咳痰
D. 咯血
E. 呼吸困难
1.正确答案 :D
解析:当地面被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洗工具先消毒、再洗净。
2.正确答案 :B
解析:右半结肠癌病变早期就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而非晚期表现,故A不对。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薄易扩张,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故不易发生梗阻,可排除D;随着结肠癌病情的发展,肿瘤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现象,因此C、E均不确切。右半结肠癌早期约70%~80%的患者常有饭后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活动后加剧,容易造成误诊,癌肿中心坏死继发感染后造成全身毒血症状显著,患者常表现为消瘦、低热和乏力等;右半结肠血供丰富,结肠癌肿生长快,瘤体大,故多数患者体表可扪及肿块,因此B正确。
3.正确答案 :C
解析:急性肾衰竭病因有肾前型、肾型及肾后型三种。肾前型是因大出血、休克、严重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损害,发生之前肾没有原发性损害。肾后型是肾本身没有病变,主要是由于肾至尿道发生病变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最常见于双肾结石、双侧肾盂输尿管梗阻、后尿道瓣膜、外伤狭窄、肿瘤及炎症等。
4.正确答案 :A
解析:传统的冲突观点认为,冲突都是不良和消极的,人际关系观点认为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相互作用观点认为应鼓励冲突。
5.正确答案 :A
解析: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属于前馈控制的是急救物品完好率。
6.正确答案 :B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与消灭,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ITP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 :B
解析:毛细血管是人体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故称其为“功能血管”。
8.正确答案 :C
解析:成人型 糖尿病 ,也就是第二型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所谓多饮,是指糖尿病患者口渴、心烦、饮水量多、饮水次数多;糖耐量降低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受体单基因缺陷。
9.正确答案 :D
解析: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和黏蛋白增高,此为风湿活动的重要标志。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风湿热病因发病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 :B
解析: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