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小柴胡汤证,若病人咳嗽,其加减法为"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单选题]小柴胡汤证,若病人咳嗽,其加减法为
A. 去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B. 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C. 去半夏,加五味子
D. 去人参、黄芩,加五味子、干姜
E. 去人参、生姜,加五味子、茯苓
[单选题]"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矣
A. 髓之府
B. 筋之府
C. 精明之府
D. 胸中之府
E. 血之府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脆骨症又称( )
A. 维生素C缺乏
B. 维生素D缺乏病
C. 成骨不全
D. 干骺发育不良
E. 软骨发育不全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下列关于嵌体洞斜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增加密合度
B. 防止粘结剂被唾液溶解
C. 位于牙本质内
D. 位于牙釉质内
E. 去除洞缘无基釉
正确答案 :ABDE
[单选题]行水囊引产术时,注入的液量最多不超过( )。
A. 500mL
B. 600mL
C. 400mL
D. 800mL
E. 700mL
正确答案 :A
解析:行水囊引产术时,注入的液量可根据妊娠月份多少而酌情增减,如妊娠4个月,注入300~400mL,妊娠5~6个月,注入400~500mL。如用双水囊,每个水囊内可注入200~250mL。最多不超过500mL。水囊引产的操作步骤: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外阴及阴道消毒与吸宫术相同,覆盖无菌巾;检查事先备好的无菌水囊有无漏气,并用注射器抽尽套内空气,用钳子夹住导尿管末端;用窥器扩大阴道,拭净阴道内积液,再消毒1次,暴露宫颈;宫颈及颈管用2.5%碘酒消毒后用75%酒精脱碘或其他消毒液消毒;用子宫颈钳夹住宫颈前唇或后唇;将水囊顶端涂以无菌润滑剂,徐徐放入宫腔。放置时注意:①放入时如遇出血则取出从另侧放入。使水囊处于胎囊与子宫壁之间;②水囊切勿碰触阴道壁;③水囊结扎处最好放在宫颈内口以上;经导尿管注入所需量的无菌生理盐水。①液体内也可加美蓝数滴,以便识别羊水或注入液;②注入的液量根据妊娠月份大小,酌情增减,一般在300~500mL,注射器缓慢注入,如有阻力,即停止注入;导尿管末端用丝线扎紧;(10)将导尿管,放于穹隆部。阴道中填塞纱布数块;(11)一般放置24小时取出水囊(先将水囊液体放出)。如宫缩过强、出血较多或有感染征象时,应提早取水囊,并设法结束妊娠,清除宫腔内容物;(12)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加用缩宫药物。①缩宫素:开始用5%葡萄糖500mL加缩宫素静脉点滴,用量根据宫缩情况从5单位开始递增,直至规律宫缩;点滴时速度不宜太快,从每分钟8滴开始,并需有专人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宫缩出血、腹痛以及子宫轮廓等。必要时可用抗生素,以防感染。②用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0.4mg每3小时1次口服,直至胎儿排出,总量不超过每日1.8mg;(13)胎儿及胎盘娩出后,注意出血情况,如正在用缩宫素静脉点滴时,可继续使用,避免子宫收缩弛缓,引起出血;(14)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时清宫;(15)检查阴道及宫颈有无损伤;(16)详细填写手术记录;(17)第一次水囊引产失败后,如无异常情况(指体温、脉搏、血象、正常子宫无压痛,阴道无脓性分泌物),休息、72小时后不宜再放置水囊,应换用其他办法结束妊娠。
[单选题]环状沉淀试验中要求( )
A. 对抗原和抗体没有特别要求
B. 抗体澄清
C. 抗原和抗体都必须澄清
D. 抗原比重大于抗血清
E. 抗原澄清
正确答案 :C
解析:环状沉淀试验:在一定内径(1.5~2.0mm)的玻璃管中先加入抗血清,再沿管壁加入抗原溶液,因抗血清比重大于抗原,故在两者交界处形成清晰界面,此处抗原抗体生成物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白色环为阳性。要求:抗原抗体溶液澄清。适用于微量抗原测定。
[单选题]甲胎蛋白诊断肝细胞癌下列哪项正确
A. 阴性者即可排除
B. 正常人血清中无甲胎蛋白
C. 阳性者即可诊断
D. 反向血凝法检测甲胎蛋白特异性最高
E. 病情好转时甲胎蛋白降低,恶化时增高
正确答案 :E
[多选题]糖尿病患者拔牙时必需( )
A. 术前术后给予抗生素
B. 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
C. 术后给予止血药物
D. 必要时用药物控制血糖
E. 无酸中毒症状
正确答案 :ABDE
[单选题]溶血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
A.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
B.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阳性
C.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阳性
D.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
E.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溶血性黄疸表现为:①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定量测定,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仅为总胆红素的20%。②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红素排出。③肝最大限度地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因而肠道中形成的胆素原增多,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也增多,粪便颜色加深;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增加。
[单选题]粒细胞增殖发育的过程正确的是
A. 原粒细胞→粒系祖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
B. 原粒细胞→粒系祖细胞→早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和分叶核细胞
C. 粒系祖细胞→原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
D. 粒系祖细胞→原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
E. 粒系祖细胞→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
正确答案 :E
解析: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细胞分化为原始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因此本题最佳答案是E。
尿频灼涩疼痛,60岁。近5年来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吐出物不多,腐臭味不甚,平素倦怠乏力,舌淡,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心火下移证
膀胱湿热证#
湿热下注证
血热证
中焦湿热证水热互结
水热互结,气化不行#
肾阳不足,
三焦辨证中的中焦病证包括医学伦理原则不含芳香药多具有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最早见于不属于防风通圣散组成药物的是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
理气健脾五输穴
1、概念:五输穴为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所行为经,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荥主身
大便秘结,其症状表现为三焦辨证的创立者是能够润肠通便,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郁而化热,积热不散,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每日针2次。
2.
应以下列哪组腧穴为主苏合香丸配伍诃子的用意是医学伦理学原则中的最高层次是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最适合于心阴虚证#
肾阴虚证
肝阴虚证
胃阴虚证
肺阴虚证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共为君药。
胆郁痰扰证最常见的原因是既能治疗脾虚水肿,又可健脾安神的药物是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最有意义的是黄疸而有表证者可用红花和番红花功效的主要不同点是功能舒筋活络,并善于缓解拘挛疼痛的药物是情志不遂#
感受湿邪
劳
头重如裹,苔白腻,最宜诊断为治疗噤口痢,胸满胁痛,其“腹满时痛”是病属湿热蕴脾证
风湿犯表证
脾阳虚证
寒湿困脾证#
肝脾不和证白头翁
鸦胆子
秦皮
石菖蒲#
赤石脂益胃汤
桑杏汤
沙参麦冬汤
清燥救肺汤#
麻杏甘石汤肾
纳少,厌食油腻,寒热往来,其证候是下列方中未用芍药的方剂是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最有意义的是大头瘟多发生于肝火炽盛证
肝胃不和证
肝胆湿热证#
肝脾不调证
湿热蕴脾证桂枝茯苓丸
当归散
白术散
神识痴呆,举止失常,舌苔白腻,但不能传代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形成慢性携带
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表证
里证
虚证
热证
实证#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临床治疗素体阳盛患者,宜慎用温热药物,其理论依据是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原文“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用下列何方治疗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用热远热
扶正祛邪上下对应关系#
表里络属关系
前后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