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肺痈( )。
A. 初期
B. 溃脓期
C. 恢复期
D. 成痈期
2. [单选题]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第一部专书是( )。
A. 《小儿药证直决》
B. 《素问》
C. 《伤寒杂病论》
D. 《黄帝内经》
3. [单选题]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
A. 肠
B. 脾
C. 胃
D. 肝
4. [单选题]《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 )。
A. 脾之大络
B. 肺之大络
C. 心之大络
D. 胃之大络
5. [单选题]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 )理论的具体应用。
A. 津能生气
B. 气能生津
C. 气能行津
D. 津能载气
1.正确答案 :D
解析: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侵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酿脓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淤热毒蕴肺的证候。
2.正确答案 :C
解析: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第一部专书是《伤寒杂病论》。
3.正确答案 :B
解析: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外感湿邪,困阻脾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从而横逆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年老、久病、房劳使肾阳虚衰,不温脾阳;以上都是在损伤脾胃的基础上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4.正确答案 :D
解析:《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5.正确答案 :C
解析: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如若气虚,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进行,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都可以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并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也可以称为“气不化水”。临床上要消除这些病理产物及其产生的病理影响,常常将利水湿、化痰饮的方法与补气、行气法同时并用,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应用。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