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
A. 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B. 正气充足,与邪相争,祛邪外出
C.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D. 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E. 正气虚弱,邪气不足
2. [单选题]既能治疗崩漏,又能治疗疝气的穴位是
A. 隐白
B. 急脉
C. 归来
D. 横骨
E. 大敦
3. [单选题]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识痴呆,举止失常,舌苔白腻,最宜诊断为
A. 痰火扰神证
B. 肝气郁结证
C. 痰迷心窍证
D. 风痰上扰证
E. 热扰心神证
4. [单选题]下列何方配伍了相反的药物
A. 甘遂半夏汤
B. 大黄甘遂汤
C. 葶苈大枣泻肺汤
D. 木防己汤
E. 十枣汤
5. [单选题]肾之募穴是
A. 京门
B. 章门
C. 带脉
D. 日月
E. 期门
6. [单选题]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当归
B. 干姜
C. 甘草
D. 桂枝
E. 附子
7. [单选题]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病原体的数量
B. 机体的抵抗能力
C. 病原体的侵袭力
D. 病原体的毒力
E.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8.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宣通肺气
B. 发散属阳
C. 固表发汗
D. 补虚
E. 涌泄属阴
9. [单选题]月经推迟的治疗配方取穴是( )
A. 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B. 气海、三阴交、关元、大赫
C. 气海、三阴交、交信、阴陵泉
D. 气海、三阴交、肾俞、行间
E. 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10. [单选题]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只有一个穴位
B. 又称为"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C. 无固定位置
D. 多治疗局部病证
E. 无固定名称
1.正确答案 :A
2.正确答案 :E
解析:大敦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①疝气,少腹痛;②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④癫痫,善寐。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3.正确答案 :C
4.正确答案 :A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5.正确答案 :A
解析:京门 肾之募穴
定位 侧腰部,第12肋游离端下际处。
主治 ①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液代谢失调的病证;②腹胀、肠鸣、腹泻等胃肠病证;③腰痛,胁痛。
操作 直刺0.5~1寸。
6.正确答案 :C
解析: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可用治太阳病误汗亡阳。治宜温壮阳气,回阳救逆。
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取其迅速峻猛,以温里壮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干姜温暖脾胃,助阳通脉,与附子相配伍,即附子偏于温先天之阳,干姜偏于温后天之阳,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功效倍增。炙甘草益气和中,既能助干姜、附子辛甘化阳以补阳,又能制约干姜、附子辛燥峻烈之性,并能调和药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温里壮阳,回阳救逆功效。
四逆加人参汤:若四肢厥逆,畏寒蜷卧,脉微下利,利自止而余证仍在者,是阳亡液脱,宜加人参益气固脱、生津资液;
通脉四逆汤:若阴盛格阳,症见下利、肢厥、脉微、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而脉不出者,酌增附子、干姜用量以破阴回阳;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若“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再酌加猪胆汁引阳入阴,兼防格拒。
7.正确答案 :E
8.正确答案 :B
解析:发散属阳,清阳向上向外升发、浊阴向下向内沉降,这是自然界与人共有的规律,文中“清阳”“浊阴”的含义也不相同。“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清阳即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上升化为呼吸之气,并布散于头面七窍,以成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其糟粕重浊沉降,由前后二阴排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此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精液。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A
解析: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