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宜多饮水的原因主要为
A. 此类药物水溶性小
B. 此类药物分子量大,给药剂量大
C. 此类药物主要由肾排泄
D. 多喝水可促进药物顺利排出,避免形成结石
E. 尿液中药物浓度高,可形成结石性沉淀
2. [单选题]下列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 卵磷脂
B. 苯扎溴铵
C. Pluronic F68
D. 十二烷基硫酸钠
E. 硬脂酸
3. [单选题]明显缩短快波睡眠造成困倦、嗜睡等后遗效应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地西泮
C. 氯丙嗪
D. 氟西泮
E. 苯海拉明
4. [单选题]人体铁的摄入量不足可引起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巨幼细胞贫血
C. 镰刀红细胞性贫血
D.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5. [单选题]医疗机构应该妥善保存调剂过的医师处方,至少保存1年的是
A. 普通处方
B. 麻醉药品处方
C. 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
D. 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E.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
6. [单选题]干扰素的药理作用特点不正确的是
A. 提高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
B. 主要的作用是抗病毒
C. 可诱导某些酶活性
D. 抑制细胞增殖
E. 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7. [单选题]具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作用的是
A. 奥斯脑
B. 七叶内酯
C. 海棠果内酯
D. 双香豆素
E. 黄曲霉素
8. [单选题]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不同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是
A.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产热机能
B.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散热机能
C.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机能
D. 增强体温调节中枢的散热机能
E. 增强体温调节中枢的产热机能
9. [单选题]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 阈电位
B. 锋电位
C. 负后电位
D. 正后电位
E. 局部电位
10. [单选题]关于妊娠期药物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妊娠期妇女血浆容积增加约10%
B. 妊娠期妇女体液总量平均增加1.5L
C. 妊娠期妇女脂肪组织的增加对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不具有意义
D. 药物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
E. 一般而言,妊娠期妇女血药浓度高于非妊娠期女性
1.正确答案 :D
解析:磺胺药:主要由肾排泄,在尿液中浓度高易形成结晶性沉淀,而出现结晶尿、血尿等,服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哑唑和复方磺胺甲哑唑宜大量饮水,以尿液冲走结晶,并碱化尿液,提高结晶的溶解度,减少析晶对尿道的损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尿液中浓度高,对肾小管损伤大,大量饮水,加快药物排泄。故此题应选D。
2.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分类。卵磷脂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luronicF 68又称泊洛沙姆,属于聚氧乙烯一聚氧丙烯共聚物,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剞。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为月桂硫酸钠,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硬脂酸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正确答案 :A
4.正确答案 :A
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修原料。当铁摄入不足时,可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小,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使一碳单位减少,DNA合成障碍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无胆色素尿性黄胆综合征,又称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有先天性缺陷的疾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中伴有急性发作的溶血性贫血和黄疸,血液中球形细胞增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造血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故正确答案为A.
5.正确答案 :A
6.正确答案 :E
解析:干扰素具有很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故选E。
7.正确答案 :A
解析:奥斯脑是来源于蛇床子和毛当归的一种香豆素类活性成分,具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药理活性。故正确答案为A.
8.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重在考核氯丙嗪的降温作用特点。氯丙嗪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干扰其调节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正确答案是C。
9.正确答案 :A
解析:在静息情况下,细胞膜内外电位呈现内负外正的状态,为细胞跨膜电位,也是细胞的极化状态,当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外的正离子向细胞内流动,使细胞内负电位降低,出现膜的去极化,当刺激能够使细胞的跨膜电位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导致细胞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这一临界值为阈电位。故正确答案为A.
10.正确答案 :D
解析:妊娠期妇女血浆容积增加约50%,体重平均增长10~20kg,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也都有所增加,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此外药物还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一般而言,用药剂量相同时,妊娠妇女的血药浓度低于非妊娠妇女,这一影响如果没有其他药代动力学变化补偿,则妊娠期药物剂量应高于非妊娠期。妊娠期虽然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但因血容量增加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同时,某些药物的蛋白结合能力下降,这就造成药物游离浓度增高。如苯妥英、地塞米松、地西泮在妊娠26~29周时游离药物浓度增高达高峰,因此,在考虑药物作用时,应兼顾血药浓度及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的比例。故此题应选D。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