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杏苏散的组成药物
A. 半夏、生姜
B. 橘皮、前胡
C. 荆芥、防风
D. 枳壳、桔梗
E. 茯苓、甘草
2.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
B. 发散属阳
C. 宣通肺气
D. 补虚
E. 涌泄属阴
3. [单选题]大黄牡丹汤与桃核承气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大黄、桃仁、甘草
B. 大黄、芒硝、甘草
C. 大黄、赤芍、甘草
D. 大黄、芒硝、桃仁
E. 大黄、芒硝、赤芍
4. [单选题]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实证,应以下列哪组腧穴为主
A. 合谷、外关、翳风、中渚
B. 百会、听会、风池、中渚
C. 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D. 太溪、照海、听会、听宫
E. 太冲、耳门、听宫、听会
5. [单选题]麻黄根与浮小麦共同的功效是
A. 止泻
B. 止咳
C. 止遗
D. 止汗
E. 止血
6. [单选题]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
A. 恶寒发热
B. 鼻塞喷嚏
C. 脉浮苔薄
D. 咳嗽吐痰
E. 头身疼痛
7. [单选题]不属于火制法的是
A. 炒
B. 炙
C. 煅
D. 煨
E. 蒸
8. [单选题]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二方均具有的功用是
A. 清热平肝息风
B. 滋阴增液舒筋
C. 滋阴潜阳息风
D. 清热活血止痛
E. 滋阴清热安神
9. [单选题]患者,男,60岁。主诉心胸憋闷疼痛,并放射至肩背,心悸怔忡,有恐惧感,舌紫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其病机是
A. 心血亏虚
B. 肝血不足
C. 心阳偏衰
D. 心阴虚亏
E. 心血瘀阻
10. [单选题]麦粒肿证属脾胃湿热者,宜配伍的腧穴是( )
A. 外关、合谷
B. 内庭、阴陵泉
C. 大椎、曲池
D. 至阴、外关
E. 左右配穴法
1.正确答案 :C
解析: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凉燥伤肺,营卫受邪所致。治当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方中苏叶疏散风寒,发汗解表,宣利肺气,使燥邪从外而散;肺气上逆,以杏仁降肺止咳化痰,与苏叶相配,一宣一降,调理肺气,宣降气机,共为君药。肺气不宣,以桔梗宣利肺气止咳,助苏叶以宣开肺气;前胡疏散风寒,降气化痰,助杏仁降肺止咳化痰;肺气不利,以枳壳宽胸理气;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橘皮理气化痰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杜绝痰生之源;生姜助苏叶解表散风寒,共为臣药。大枣、甘草补益肺气,与生姜相配,调和营卫,通行津液,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疏散风寒,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效。
2.正确答案 :B
解析:发散属阳,清阳向上向外升发、浊阴向下向内沉降,这是自然界与人共有的规律,文中“清阳”“浊阴”的含义也不相同。“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清阳即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上升化为呼吸之气,并布散于头面七窍,以成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其糟粕重浊沉降,由前后二阴排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此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精液。
3.正确答案 :D
解析: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调胃承气汤减芒硝,加桃仁、桂枝)。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4.正确答案 :C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听官 听会 翳风 中渚 侠溪
配穴 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操作 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 益肾养窍。以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耳门 听官 太溪 照海
配穴 肾气不足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加肾俞、肝俞。
操作 毫针补法。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处。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心、肝、肾、内耳、皮质下。暴聋者,毫针强刺激;一般耳鸣、耳聋中等刺激量,亦可埋针。
(2)穴位注射法 选听宫、翳风、完骨、瘈脉。用654-2注射液,每次两侧各选一穴,每穴注射5mg;或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0.2~0.5ml。
(3)头针法 选取两侧颞后线,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5.正确答案 :D
6.正确答案 :D
解析:咳嗽吐痰,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7.正确答案 :E
解析:火制: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燎、烘等八种。
8.正确答案 :A
解析: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热盛于内,风从内生所致。治当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中羚羊角清热解痉;风从内生,以钩藤平肝息风,助羚羊角息风止痉,共为君药。风盛于内,桑叶、菊花,疏散风热,使肝热从外疏散,共为臣药。热伤阴津,以生地黄凉血养阴,滋养筋脉;筋脉挛急,以白芍养阴补血,助生地黄生津养筋舒筋;痰阻经脉,以贝母、竹茹清热化痰通经;热扰心神,以茯神益气安神,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助白芍缓急柔筋,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之效。
9.正确答案 :E
10.正确答案 :B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