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A. 增加0.5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倍
D. 增加3倍
E. 增加4倍
2. [多选题]药物的物理化学因素和患者的生理因素等均会影响药物吸收,属于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有
A. 溶出速度
B. 脂溶性
C. 胃排空速率
D. 在肠道中的稳定性
E. 解离度
3. [单选题]根据《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制剂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收回时,制剂收回记录的内容不包括。
A. 制剂名称
B. 制剂工艺
C. 制剂批号
D. 收回部门
E. 处理意见
4. [单选题]患者,男,70岁,两周前因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治疗,经积极治疗,病情显著缓解后出院、目前无其他伴随疾病,为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应首选的药物是( )
A. 肝素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
D. 利伐沙班
E. 噻氯匹啶
5. [多选题]磺酰脲类的用药注意点正确的是( )
A. 合用保泰松等药物时应调整用药量
B. 合用糖皮质激素时,本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增强
C.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良者可发生低血糖反应
D.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氯磺丙脲
E. 双香豆素合用磺酰脲类可使后者在血浆内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引起低血糖反应
6. [单选题]在治疗沙眼的非处方药中,具有阻止细菌合成叶酸作用的药品是
A. 硫酸锌
B. 磺胺醋酰钠
C. 酞丁安
D. 可的松
E. 酮康唑
7. [单选题]可导致"类流感样"反应的药物是( )
A. 阿仑膦酸钠
B. 依替膦酸二钠
C. 氯屈膦酸二钠
D. 帕米膦酸二钠
E. 钙剂
8. [单选题]哪个药品停药后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
A. 地高辛
B. 芬太尼
C. 苯巴比妥
D. 普鲁卡因胺
E. 阿司匹林
9. [单选题]不属于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的是( )。
A. 药效学研究
B. 一般药理学研究
C. 动物药动学研究
D. 毒理学研究
E. 人体安全性评价研究
10. [单选题]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
A. 布洛芬
B. 对乙酰氨基酚
C. 秋水仙碱
D. 丙磺舒
E. 安乃近
11. [多选题]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热的特点是
A. 可作为退热药的首选
B. 成人一日量不宜超过2g
C. 其弊端是对肝脏有损害
D. 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服用
E. 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
12. [单选题]受体对配体具有高度识别能力,对配体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具有专一性,这一属性属于受体的( )。
A. 可逆性
B. 饱和性
C. 特异性
D. 灵敏性
E. 多样性
13. [单选题]下列属于按制法分类的药物剂型的是
A. 气体剂型
B. 固体剂型
C. 流浸膏剂
D. 半固体剂型
E. 液体剂型
14. [单选题]不能耐受胃肠反应的贫血患者,铁剂适宜服用的时间为
A. 睡前
B. 餐前
C. 餐后
D. 两餐间
E. 餐前或两餐间
15. [单选题]配制青霉素输液的适宜溶媒是
A. 50%葡萄糖注射液
B.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C. 0.9%氯化钠注射液
D.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E. 5%葡萄糖注射液
16. [单选题]"服用本品后可能出现皮疹,停药后可恢复"应列入说明书的
A. 【适应症】
B. 【注意事项】
C. 【不良反应】
D. 【药理毒理】
E. 【药物相互作用】
17. [多选题]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医疗器械召回分为( )。
A. 一级召回
B. 二级召回
C. 三级召回
D. 四级召回
18. [单选题]不属于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的是
A. 增高肝糖原
B. 升高血糖
C. 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D. 增强钙离子的吸收
E. 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
19. [多选题]确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的原则包括
A. 安全有效
B. 临床必需
C. 价格便宜
D. 使用方便
20. [单选题]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可呈现
A. 淋巴细胞增多
B. 单核细胞增多
C. 中性粒细胞增多
D.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正确答案 :B
解析:临床上常采用首次剂量加大,即采用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维持剂量(X剂量)的关系为:若维持量X为有效剂量,且τ=时,将k=0.693/t代入上式,求得负荷剂量:X=2X。这也是为何一些药品说明书中注明首剂加倍的原因,即当首剂量等于维持剂量的2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答案选B
2.正确答案 :ABDE
解析: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脂溶性和解离度、溶出速度,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3.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剂回收记录的内容。根据《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十章第六十四条制剂配发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或凭据。内容包括:领用部门、制剂名称、批号、规格、数量等。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制剂质量管理组织应及时进行处理,出现质量问题的制剂应立即收回,并填写收回记录。收回记录应包括:制剂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收回部门、收回原因、处理意见及日期等。制剂收回记录包括制剂的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收回部门、收回原因、处理意见、日期。
4.正确答案 :C
解析: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150毫克,能够防止脑梗塞的复发。故本题选择C。
5.正确答案 :ACDE
解析:保泰松、水杨酸钠、吲哚美辛、双香豆素等在血浆内均有高的蛋白结合率,磺酰脲类药物也有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故合用时均可共同竞争血浆蛋白,使后者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因此合用时应调整用药量,以免过量的游离型药物产生低血糖反应。糖皮质激素有增高血糖的作用,合用磺酰脲类降血糖药时使后者的作用减弱。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良者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减缓,可发生低血糖反应,尤是氯磺丙脲的降糖作用持久,更可产生持久性低血糖反应。
6.正确答案 :B
解析:磺胺醋酰钠滴眼液在结构上为一种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物质并与其竞争,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合成叶酸,使细菌缺乏叶酸的合成而死亡。
7.正确答案 :A
解析:双膦酸盐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应注意补充液体,使一日尿量达2000ml以上。注射用阿仑膦酸钠可致"类流感样"反应,表现为高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以给予对乙酰氨基酚以解热镇痛治疗。
8.正确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停药后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的药品为麻醉药品,具有明显的中枢镇痛作用。地高辛为强心苷药物,不具有镇痛作用,不属于麻醉药品范畴,排除A;芬太尼为强效镇痛药,属于麻醉药品范畴,故选B;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类药物,无镇痛作用,排除C;普鲁卡因胺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无镇痛作用,排除D;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其镇痛作用机制为减少致痛物质如前列腺素的合成,无中枢镇痛作用,不属于麻醉药品范畴,故排除E。综合分析,本题选B。
9.正确答案 :E
解析:临床前研究内容包括主要药效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
10.正确答案 :A
解析:布洛芬为解热镇痛抗炎药,能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症的机理。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无抗炎作用,秋水仙碱、丙磺舒为抗痛风药,
11.正确答案 :ABDE
解析:正常剂量下较为安全,大剂量对肝脏有损害
12.正确答案 :C
解析:本组题考查药物作用与受体,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质,在其上的某些立体构型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准确地识别,并与配体或与其化学结构相匹配的药物结合。受体与配体结合的位点,主要为细胞膜或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拮抗药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α=0),故不能产生效应,但由于其占据了一定数量受体,反而可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13.正确答案 :C
解析:其余选项都属于按照形态分类的剂型分类。
14.正确答案 :C
解析:尽管空腹服用亚铁盐吸收最好,但其胃肠反应(胃灼热感、恶心、上腹部不适和腹泻等)常使患者不能耐受,因此建议在餐后服用,可有较好的耐受性。
15.正确答案 :C
16.正确答案 :C
解析:不良反应事实就是的列出该药品的不良反应。
17.正确答案 :ABC
解析:《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规定: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医疗器械召回分为:(一)一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者已经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二)二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三)三级召回:使用该医疗器械引起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要召回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召回分级与医疗器械销售和使用情况,科学设计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18.正确答案 :D
解析: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激素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近年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中当抗生素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在无绝对禁忌证时应及早应用激素冲击治疗。
19.正确答案 :ABD
解析:药品目录的确定原则包括:①临床必需;②安全有效;③价格合理;④使用方便;⑤市场能够保证供应。故选A、B、D。建议考生运用口诀"供需价变小(便效)"准确记忆。
20.正确答案 :A
解析:淋巴细胞增多会急性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幼儿蔷薇疹、流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水痘后期、登革热、斑疹伤寒、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百日咳、伤寒、副伤寒、结核病、布鲁氏菌及多种疾病的恢复期。先天性梅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药物和变态反应。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