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放疗后缓解率(消失与改善)为
A. 80%以上
B. 50%
D. 40%~55%
E. 50%~60%
2. [单选题]Ⅰ期睾丸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是( )。
A. 分子靶向治疗
B. 手术
C. 化疗
D. 放疗
E. 内分泌治疗
3. [单选题]早期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放疗剂量( )。
A. 20~36Gy
B. 30~35Gy
C. 40~45Gy
D. 50~55Gy
E. 60Gy
4. [单选题]胸腺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局部侵犯纵隔重要脏器
B. 重症肌无力
C. 脑转移
D. 肝转移
E. 骨转移
5. [单选题]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是
A. 化疗
B. 化疗+放疗
C. 手术治疗
D. 生物治疗
E. 单纯治疗
6. [单选题]明确诊断肿瘤首选的方式是
A. 细针吸取
B. 针吸活组织检查
C. 切取活检
D. 切除活检
E. 细胞学刮片
7. [单选题]影响医患关系的最次要因素是( )
A. 社会环境的因素
B. 医务人员的因素
C. 患者方面的因素
D. 医院管理的因素
E. 患者所在单位的因素
8. [单选题]下列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放疗适应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60岁以上,病变厚度大于1mm者,不适合放疗
B. 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相对不敏感,通常非第一选择治疗手段
C. 可用于治疗病变位于面部且病变变厚或年龄小,因大手术可极大影响面容而拒绝手术的患者
D. 对于头皮部病变可考虑放射治疗
E. 对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转移或复发的恶性黑色素瘤病变也可行放疗
9. [单选题]不属于保乳手术后放疗的适应证的是( )。
A. 肿瘤多发但局限于一个象限原
B. 发肿瘤小于4cm
C. 局灶性显微钙化
D. 肿瘤位于乳晕区
E. 无胶原性疾病
10. [单选题]烷化剂类化疗药
A. 放线菌素
B. 甲氨蝶呤
C. VCR
D. 环磷酰胺
E. 三苯氧胺
1.正确答案 :A
解析: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放疗后缓解率(消失与改善)为80%以上。
2.正确答案 :B
解析:临床怀疑睾丸肿瘤时,经阴囊活检或经阴囊径路的睾丸切除术均属禁忌,因其可改变淋巴引流规律,增加复发率。因此第一步治疗应该行经腹股沟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既是治疗同时也取得病理诊断。
3.正确答案 :B
解析:目前研究表明,在全身化疗基础上,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局部放疗剂量均有降低趋势。霍奇金病化疗后,受累野放疗剂量可降至20~36Gy。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适剂量,不像霍奇金病那样明确,不同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剂量亦不统一。研究发现,局部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对于低剂量放疗有极好的反应。胃MALT淋巴瘤对放疗敏感,ⅠE~ⅡE期胃MALT淋巴瘤放疗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超过90%和80%。多数侵袭性淋巴瘤,如最具代表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仅要通过全身化疗有效控制远处组织器官的亚临床转移,还需要通过放疗有效控制局部病变,化疗后放疗剂量可降至40~45Gy。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尽管是侵袭性淋巴瘤,但对化疗抗拒,临床Ⅰ~Ⅱ期患者,以化疗为首程治疗时,化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仅为0~59%,大部分低于40%,而以放疗为首程治疗的CR率达到52%~100%,放疗根治剂量为50~55Gy。
4.正确答案 :A
解析:胸腺瘤的扩散方式以胸内进展为主,侵及胸膜及心包时,出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并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及器官。严重的病例有呼吸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相比之下,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的发生率较低,胸外淋巴结转移率为6.7%,血行转移为4.8%,以肝、肺和骨为常见转移部位。
5.正确答案 :C
解析: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约40%。
6.正确答案 :B
解析:针吸细胞学是一种简便易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病理学定性诊断目的的检查方法,它不仅能够观察单个细胞的形态,更能够观察细胞团内细胞的排列和生长方式,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肿瘤性疾病与非肿瘤性疾病鉴别及良、恶性肿瘤定性诊断首选的有效方法。
7.正确答案 :E
8.正确答案 :A
解析:在60岁以上、病变厚度大于1mm的患者,放射治疗可取得与手术相近的疗效。
9.正确答案 :D
解析:早期乳腺癌采用保守外科手术加术后放疗,与根治术相比,保乳术后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与之无显著差别,且美容效果较满意或一般者可达92%以上。保乳术的适应证包括:乳腺单发病灶,最大径小于或等于3cm;乳腺与肿瘤相比要有足够大小,行肿瘤切除术后乳腺外形无明显畸形;乳腺肿瘤位于乳晕区以外的部位;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有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无胶原血管病病史;患者愿意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补充保乳手术适应证等。而当肿块位于乳晕区时,为保乳的禁忌证。
10.正确答案 :D
解析:化疗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六类:①细胞毒类药物:烷化剂类,作用于DNA和RNA、酶、蛋白质,导致细胞死亡。如氮芥、卡莫司汀(卡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马利兰)、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等;②抗代谢类药:此类药物对核酸代谢物与酶结合反应有相互竞争作用,影响与阻断了核酸的合成。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巯基嘌呤、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等;③抗生素类:有抗肿瘤作用的如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阿毒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光辉霉素等;④生物碱类:主要为干扰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如长春新碱、长春碱、羟基树碱及鬼臼毒素类依托泊苷(VP-16)、替尼泊苷(VM-26);⑤激素类,常用的有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己烯雌酚、黄体酮、丙酸睾丸酮、甲状腺素、泼尼松及地塞米松等;⑥其他:不属于以上诸类如甲基苄肼,羟基脲、L-门冬酰胺酶、顺铂、卡铂、抗癌锑、三嗪咪唑胺等。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