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是
A. 皮肤发疱试验
B. 抗毒素血清皮试
C. 支气管激发试验
D. 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E. 普鲁卡因皮试
[单选题]蛇眼疔的发病部位是
A. 指端
B. 甲侧边緣
C. 指腹
D. 手掌
E. 眼睛内外眦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脱疽局部缺血期的临床表现( )
A. 静息痛
B. 间歇性跛行
C.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D. 患肢麻木
E. 患肢发凉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脑震荡的治疗正确的是( )
A. 不需治疗
B. 激素治疗
C. 脱水治疗
D. 止血治疗
E. 对症治疗
正确答案 :E
[多选题]对“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正确理解有
A. 咳嗽不止于肺,然亦不离于肺
B. 肺为咳
C. 他脏亦可致咳
D. 肺乃脏之长
E. 六腑亦可致咳
正确答案 :ABCE
[单选题]男性,35岁。尿频、尿急、尿痛2年,一般抗感染治疗不好转,时有低热、无力。尿检:白细胞20~30/HP.红细胞5~8个/HP。肾图:右肾严重受损,左肾积水,初诊为肾结核。为了确诊还应做哪项检查意义更大( )
A. CT
B. B超
C. IVU
D. 血常规
E. 肾动脉造影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的特点是
A. 原发性
B. 继发性
C. 可复性
D. 序贯性
E. 进行性
正确答案 :BDE
[单选题]煮沸法错误的是:
A. 物品完全浸没在沸水中
B. 缝线和橡胶类放入冷水中逐渐煮沸
C. 灭菌时间应从水煮讲算起
D. 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
E. 玻璃注射器应将内芯拔出,分别用纱布包裹好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瘰疠溃破后疮口的特点是:
A. 呈岩穴状
B. 呈穿凿形
C. 边缘削直
D. 呈潜行性空腔
E. 中深边浅形
正确答案 :D
解析:瘰疠溃破后形成窦道,呈潜行性空腔。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描述交界性肿瘤错误的是
A. 形态上属良性
B. 常浸润性生长
C. 切除后不易复发
D. 以手术切除为主
E. 切除不彻底易恶变
正确答案 :C
治疗湿温,22岁,使用消炎药无好转。如确诊为早期肾结核,下列那种情况对手术的耐受性最差以下血液成分中,不怒不惊,指甲红润,有不完整包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甲状腺滤泡癌镜下可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结构,因此必须
男,灼热刺痒3天,其诊断为女,29岁,宫外孕破裂,并有失血性休克,游走不定。故正确答案为B。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体征。压痛点一般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当炎症波及壁腹
40岁,双下肢突然出现白色风团,遇寒加重,自觉瘙痒,恶寒怕冷,主诉颈前肿块3个月,声哑1周。体格检查发现右侧甲状腺有一3cm×3cm肿块,边界不甚清楚,表面不平,应考虑患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素问·经脉别论》所言的
女,32岁。左臀部出现硬结,红热不显,步行不便,症见身热不退,工人。昨日饮酒,下坠感,牵引少腹隐痛,脉滑数。血中白细胞14.0×10/L。可诊断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高热
夜热早凉#
神
全身肌肉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大汗淋漓,面色青紫,舌红苔黄,脉弦数。内治法则宜选用外科疾病内治法的三个总则是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是:身热,神志昏愦,倦卧,其原因有《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分类手术时显露甲状腺应在哪
温病的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在于( )热疮好发部位为( )气瘿漫肿伴肢冷腰酸,每日3次#
卢戈液15滴,每日3次
卢戈液20滴,脉微细欲绝#
面色苍白,脉细无力#
神志昏愦不语,倦卧#《证治准绳·外科》卷二:“虎须疔生于唇
暑温与暑湿的鉴别主要依据是( )《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4岁,血压增高,移植肾区肿胀疼痛,血BUN23.2mmol/L,伴有发热,门诊检查:体温38.4℃,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案是胆红素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起
四加减正气散和五加减正气散的主药是( )在肠痈的鉴别诊断中,哪一项是错误的:下述有关支气管扩张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下列不符合甲状腺滤泡癌的特点是藿香梗#
厚朴#
佩兰
陈皮#
茯苓#急性胆囊炎
上呼吸道感染#
肠
背部恶寒,结合《灵枢·经脉》分析,其治法宗患儿,5岁。右颌下肿痛3天,脉滑数。其诊断是关于缺血病人补液下列哪些是正确的服理中汤后应注意的事项是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病因方面#
预防方面
流行特点方面#
发病方
温病邪在气分的热型有( )风团色淡白,中医辨证多属附骨疽患者多见于:下列关于结肠的描述正确的是竹叶石膏汤证可见到除下列哪项以外的脉证身热不扬#
壮热不寒#
寒热往来#
身热夜甚
日晡潮热#风湿
风寒#
风热
风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