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 7%~8%
B. 15%
C. 20%
D. 25%
E. 30%
2. [单选题]下列哪个行为是错误的
A. 检查药品有效期
B. 对不易口服的患者更换给药途径
C. 根据患者的经济收入决定是否使用新药、高价药
D. 考虑药物服用时间
E. 对1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
3. [单选题]丁卡因由于其毒性大而不单独用于
A. 表面麻醉
B. 腰麻
C. 硬脊膜外麻醉
D. 传导麻醉
E. 浸润麻醉
4. [单选题]药品的特殊性不包括
A. 专属性
B. 两重性
C. 质量重要性
D. 安全性
E. 限时性
5. [单选题]与混悬剂微粒沉降速度无关的因素是
A. 混悬剂的黏度
B. 混悬微粒密度
C. 混悬微粒的粒径
D. 混悬剂的给药途径
E. 分散介质的密度
6. [单选题]下列属于局部作用的是
A. 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
B. 利多卡因的抗心率失常作用
C. 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D. 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
E. 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
7. [单选题]属于二线抗结核病药的是
A. 异烟肼
B. 吡嗪酰胺
C. 链霉素
D. 乙胺丁醇
E. 乙硫异烟胺
8. [单选题]使蛋白质分子在280nm具有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
A. 丝氨酸的羟基
B. 半胱氨酸的巯基
C. 苯丙氨酸的苯环
D. 色氨酸的吲哚环
E. 组氨酸的咪唑环
9. [单选题]患者,男性,38岁。因全身皮肤色素加深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应选择的治疗方案是
A.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B. 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
C. 氢化可的松
D. 氢化可的松+去氧皮质酮
E. 泼尼松
10. [单选题]下列现象属于首关消除的是
A. 苯巴比妥肌内注射,被肝药酶代射,使血药浓度降低
B.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自口腔黏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 羧苄西林口服被胃酸破坏,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
D. 普萘洛尔口服经肝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 水合氯醛灌肠,经肝代谢使药效降低
1.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要点为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其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种类为红细胞。
2.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药物治疗时需要控制药物需求的不合理增加,盲目追求新药、高价药。不应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来决定药物治疗方案。
3.正确答案 :E
解析:药理及应用局麻作用比普鲁卡因强,比普鲁卡因大10 倍。毒性亦较大,比普鲁卡因大10-12 倍。能透过粘膜,主要用于粘膜麻醉。作用迅速,1~3分钟即生效。维持2-3 小时。眼科用0.5%~1%溶液,无角膜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鼻喉科用1%~2%溶液,总量不得超过20ml。应用时应于每3ml中加入0.1%盐酸肾上腺素溶液1滴。浸润麻醉用0.025%~0.03%溶液,神经传导阻滞用0.1%~0.3%溶液。腰麻时用10~15mg与脑脊液混合后注入。硬膜外麻醉用0.15%~0.3%溶液,与利多卡因合用时最高浓度为0.3%。因毒性较大,一般不做浸润麻醉。极量:浸润麻醉、神经传导阻滞,1次0.1g。
4.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药品的特殊性包括专属性、两重性、质量重要性、限时性。
5.正确答案 :D
解析: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混悬剂中的微粒受重力作用产生沉降时,其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式中,V—为沉降速度,cm/s;r—为微粒半径,cm;ρ1和ρ2—分别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ml;g—为重力加速度,cm/s2;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泊=g/cm?s,l泊=0.1Pa?s。由Stokes公式可见,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成反比。混悬剂微粒沉降速度愈大,动力稳定性就愈小。增加混悬剂的动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①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②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这就要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大小是不均匀的,大的微粒总是迅速沉降,细小微粒沉降速度很慢,细小微粒由于布朗运动,可长时间悬浮在介质中,使混悬剂长时间地保持混悬状态。
6.正确答案 :A
解析:普鲁卡因是局部麻醉药。临床常用其盐酸盐,又称"奴佛卡因"。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毒性比可卡因低。注射液中加入微量肾上腺素,可延长作用时间。用于浸润麻醉、腰麻、"封闭疗法"等。除用药过量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反应外,偶见过敏反应,用药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其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 (PABA)能减弱磺胺类药的抗菌效力。
7.正确答案 :E
解析:抗结核一线药物指的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一般对于普通人群都有效. 指导意见: 常用的二线抗结核药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丁胺卡那、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1321th)、对氨水杨酸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等.一般只有在对一线药物耐药的情况下才使用二线药物。
8.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吸收峰,但色氨酸的最强,苯丙氨酸最弱,其他氨基酸在该处元吸收。
9.正确答案 :D
10.正确答案 :D
解析: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