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关于丙型肝炎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HCV感染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不能清除病毒,变为慢性携带者持续若干年甚至终生
B. 约85%的人感染HCV后,血清和肝脏中有HCVRNA持续存在多年至几十年
C. 至少20%的人在慢性HCV感染的20年内发展成肝硬化
D. 约1%~5%的人在慢性感染持续20年之后发展成肝癌
E. 丙型肝炎较少慢性化
2. [单选题]哪个不是理想的血浆代用品的性质
A. 能够快速补充血容量
B. 应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容易代谢
C. 增加组织灌注并在血管内快速通过
D. 同时对凝血功能和肾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E. 能改善氧供和器官功能并在体内无过敏反应和组织毒性
3. [单选题]从管理决策层次来分可将管理信息分为
A. 管理控制信息、战略战术信息、计划信息
B. 辅助管理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业务信息
C. 战略计划信息、辅助管理信息、控制信息
D. 战略计划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业务信息
E. 战略战术信息、战略计划信息、反馈信息
4. [单选题]献血咨询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工作
A. 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做出初步评价
B. 对献血者进行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等的初筛
C. 评价献血者对危险因素的理解程度
D. 给献血者提供一个自检不合格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的机会
E. 回答献血者的问题,消除他们的疑虑
5. [单选题]贮存式自体输血时血液采集后,正确做法是
A. 血液应置于4℃±2℃贮血专用冰箱中保存
B. 可以放在室温条件下保存
C. 必须进行深低温处理与保存
D. 必须在-196℃条件下保存
E. 保存时应使用二甲亚砜保护剂
6. [单选题]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项不正确
A. 早期发现病例
B. 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C. 了解疾病的分布
D. 为健康决策提供依据
E. 验证病因假设
7. [单选题]血小板保存的最适pH是
A. <6.0
B. 6.0~6.2
C. 6.2~6.4
D. 6.6~6.8
E. 7.0~7.4
8. [单选题]献血者记录分为
A. 书面记录和电子记录
B. 献血登记表和检查表
C. 献血者现在记录和献血者既往记录
D. 健康记录和采血过程记录
E. 部分书面记录和全部献血记录
9. [单选题]以下情况可以献血的是
A. 分娩及哺乳期满未满一年者
B. 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C. 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D. 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个月者
E. 阑尾切除满三个月者
10. [单选题]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指征是
A. Hb<60g/L
B. Hb<70g/L
C. Hb<80g/L
D. Hb<50g/L
E. Hb<100g/L
11. [单选题]健康成人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
A. 30%
B. 40%
C. 50%
D. 60%
E. 70%
12. [单选题]有益原则比不伤害原则更广泛,下列哪一项是有益原则的要求
A. 身体上不伤害
B. 精神上不伤害
C. 确有助益
D. 权衡利害
E. C和D都是
13. [单选题]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溶血性反应
C. 枸橼酸盐中毒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循环负荷过重
14. [单选题]献血条形码至少要多少年不能重复
A. 10年
B. 15年
C. 25年
D. 50年
E. 100年
15. [单选题]全血保存液根据什么成分进行设计的?
A. 根据红细胞存活率进行设计
B. 根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存活率进行设计
C. 根据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存活率进行设计
D. 红细胞、血小板
E. 以上都不正确
16. [单选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的常规方法,以下有关其基本原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保持其免疫活性
B. 将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既保持免疫活性又保持酶活性
C. 测定时将含待测抗原或抗体与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按一定程序,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D. 经洗涤使固相载体上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倒
E. 加入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抗体结合物催化变成有色产物,通过检测有色产物吸光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17. [单选题]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 信息偏倚
B. 选择偏倚
C. 观察偏倚
D. 混杂偏倚
E. 以上都不是
18. [单选题]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并动员下列哪些人员献血
A. 动员家庭、亲友
B. 动员单位人员
C. 动员社会互助献血
D. 动员医务人员
E. 以上所有人员
19. [单选题]一次性使用血袋的标签应有以下栏目供使用者填写或留有适当空间供使用者贴签
A. 稀有血型
B. 生产日期
C. 全血或血液成分容量
D. 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
E. 患者姓名或代号
20. [单选题]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
A.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B.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C.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
D.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E. 以上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