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飞沫传播
B. 粪口传播
C. 血液传播为主
D. 虫媒传播
E. 垂直传播
2. [单选题]陈先生,66岁,护士为其测血压,为与第1次测量辨别,需重复测量。下述哪项做法错误
A. 将袖带内气体驱尽
B. 使汞柱降至0点
C. 稍等片刻后重测
D. 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
E. 测量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3. [单选题]子宫收缩起始于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再向子宫下段扩散,并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这种特性称为子宫收缩的
A. 极性
B. 节律性
C. 对称性
D. 缩复作用
E. 间歇性
4. [单选题]患者出现口渴,尿少、比重高,皮肤弹性差等表现。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
A. 等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高渗性脱水
D. 高钾血症
E. 低钾血症
5. [单选题]小儿认为生病与道德行为有关,那么他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
A. 感觉运动期
B. 运筹前期
C. 具体运筹期
D. 形式运筹期
E. 抽象运筹期
6. [单选题]呕吐物含胆汁和食物
A. 吻合口梗阻
B. 吻合口出血
C.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D. 倾倒综合征
E. 空肠输出段梗阻
7.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A. 产生血小板抗体
B.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C. 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D. 铁缺乏
E. 凝血因子缺乏
8. [单选题]除下列哪项外都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A. 反应敏捷
B. 关怀体贴
C. 勇于实践
D. 情绪始终愉快
E. 遇烦心事要忍耐
9. [单选题]链霉素皮内试验的进皮剂量是
A. 20U/0.1ml
B. 250U/0.1ml
C. 15U/0.1ml
D. 0.25mg/0.1ml
E. 50μg/0.1ml
10. [单选题]各类休克的共同点为( )
A. 血压下降
B. 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C. 皮肤苍白
D. 四肢湿冷
E. 烦躁不安
1.正确答案 :B
解析: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B对)
2.正确答案 :D
解析:连续加压直到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 .0千帕(30毫米汞柱) 。故选D。
3.正确答案 :C
解析:正常的子宫收缩具有以下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以及缩复作用。
4.正确答案 :C
解析:高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口渴;且由于细胞外液高渗,使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细胞内液减少,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亦可引起口渴。同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另一方面,脱水造成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反而增大,促使一部分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内,临床上出现组织脱水症状,如皮肤组织脱水导致皮肤弹性下降等。等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口渴不明显。
5.正确答案 :C
解析:处于具体运筹期(7~11岁)的儿童认为生病是外来的,可以区分病因和致病原,认为道德行为与病因有关,并能够注意疾病的程度。
6.正确答案 :E
解析:呕吐物含胆汁和食物空肠输出段梗阻;胃大部切除术后,进食后20分钟出现乏力、心慌、出汗,平卧后缓解的是倾倒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3天,突然出现上腹痛、高热和腹肌紧张的是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故选E。
7.正确答案 :B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与消灭,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ITP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 :D
解析: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反应敏捷,关怀体贴,勇于实践,遇烦心事要忍耐 。故选D。
9.正确答案 :B
解析:1、链霉素一瓶1g(100万单位),注3.5毫升溶解后为4毫升,每毫升含0.25g(25万单位); 2、 取0.1毫升,加生理盐水至1毫升,每毫升含2.5万单位; 3、 取0.1毫升,加生理盐水至1毫升,每毫升含2500单位;取链霉素试验液0.1毫升(含250单位)作皮内注射(B对)。
10.正确答案 :B
解析:各类休克的共同点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其他四项都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病理改变。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