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药材儿茶的特点
A. 来源于豆科植物儿茶
B.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
C. 呈方块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稍具光泽,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D. 断面有细孔,遇潮有黏性
E. 含儿茶荧光素
2. [单选题]能杀虫、行气的药物组是
A. 雷丸、榧子
B. 南瓜子、榧子
C. 使君子、苦楝皮
D. 槟榔、使君子
E. 槟榔、川楝子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 辐射灭菌法
B. 微波灭菌法
C. 紫外线灭菌法
D. 热压灭菌法
E. 环氧乙烷灭菌法
4. [单选题]黄芩软化切片,采用的方法是
A. 浸润法
B. 泡润法
C. 洗法
D. 吸湿回润法
E. 蒸润法
5. [单选题]提取药材中的香豆素、内酯等成分,采用的乙醇浓度一般为
A. 90%
B. 70%~90%
C. 50%~70%
D. 40%~50%
E. 20%~30%
6.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萆薢分清饮组成药物的是
A. 益智仁
B. 石菖蒲
C. 山药
D. 乌药
E. 盐
7.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影响浸提的因素
A. 药材的粉碎度
B. 温度
C. 时间
D. 浓度差
E. 方法
8. [单选题]区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
A. 解剖形态的差异
B. 经脉络属的有无
C. 生理功能的差异
D. 所在部位的不同
E. 阴阳属性的不同
9. [单选题]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该药是
A. 芦根
B. 磁石
C. 栀子
D. 石膏
E. 牛黄
10. [单选题]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行分类管理是根据
A. 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型及给药途径的不同
B. 药品类别、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
C. 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
D. 药品品种、包装、适应证、剂型及给药途径的不同
E. 药品品种、包装、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
1.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E儿茶
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
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
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2.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E。槟榔、川楝子都能杀虫、行气
3.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E(1)干热灭菌法
常用的有火焰灭菌法与干热空气灭菌法两种。
a)火焰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本法适用于玻璃器皿、搪瓷容器及油性和惰性辅料,如液体石蜡、油类、脂肪类、滑石粉、活性炭等。
(2)湿热灭菌法
本法是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进行杀灭菌的方法。分为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和低温间歇灭菌法。
a)热压灭菌法:本法系在热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使用热压灭菌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检查仪表:使用前应先检查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等部件。②排尽空气:饱和水蒸气灭菌效力强于湿饱和蒸气和过热蒸气。为保证饱和蒸气的获得,首先开启放气阀门将灭菌器内空气排尽,使压力与温度相符。③准确记时:一般先预热15~20分钟,再升压和升温,达到预定压力和温度后开始计时。④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降至零,打开放气阀,排尽器内蒸汽,待温度降至40℃以下,再缓缓开启门盖。不可快速放气,骤然减压会导致容器爆裂和药液外溢。
b)流通蒸气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系指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或用水煮沸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问一般为30~60分钟,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杀灭芽胞。
c)低温间歇灭菌法
(3)紫外线灭菌法
仅适用于空气和物品表面灭菌。
(4)辐射灭菌法
由于γ射线穿透力极强,可用于密封和整箱已包装的药物的灭菌。
4.正确答案 :E
解析:黄芩采取蒸润法软化,主要是杀酶保苷,防止有效成分黄芩苷的损失。
5.正确答案 :B
解析:答案:B乙醇
浓度在90%以上乙醇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70%~90%乙醇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某些苷元等;50%~70%乙醇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50%以下乙醇可浸提一些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及其盐等;乙醇浓度达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药物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20%以上乙醇具有防腐作用。
6.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
【组成】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7.正确答案 :E
解析:下列除选项E方法外,均是影响浸提的因素,故选E。
8.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区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生理功能的差异。
9.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石膏生用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10.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行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