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出现血尿的疾病是
A. 肾脏的先天畸形
B. 免疫系统疾病
C. 红斑狼疮
D. 糖尿病
E. 肾小球肾炎
2. [单选题]以下是三阴交穴定位的是
A.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B.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4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C.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D. 在小腿外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外侧面后缘
E. 在小腿外侧,内踝尖上4寸,胫骨外侧面后缘
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汗法治疗范畴的是
A. 再造散
B. 杏苏散
C. 败毒散
D. 升麻葛根汤
E. 普济消毒饮
4. [单选题]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不包括
A. 骨度分寸定位法
B.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C.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D. 简便定位法
E. 尺量法
5. [单选题]纳少,厌食油腻,黄疸胁痛,寒热往来,其证候是
A. 肝火炽盛证
B. 肝胃不和证
C. 肝胆湿热证
D. 肝脾不调证
E. 湿热蕴脾证
6. [单选题]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原则
A. 阴虚慎用热药
B. 阳盛慎用热药
C. 假热慎用热药
D. 寒冷季节慎用热药
E. 炎热季节慎用热药
7. [单选题]栝蒌瞿麦丸主治的是
A. 肺胃热盛的消渴
B. 肾气亏虚的消渴
C. 湿热夹瘀的小便不利
D. 脾肾亏虚的小便不利
E. 上燥下寒的小便不利
8.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A. 阴精之本
B. 封藏之本
C. 阳气之本
D. 先天之本
E. 罢极之本
9. [单选题]咳嗽五日,痰黄而黏,咳时胸胁作痛,伴见面红目赤,烦热,咽喉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最宜诊断为
A. 痰热蕴肺证
B. 肺热炽盛证
C. 肝火犯肺证
D. 肺燥津亏证
E. 风热犯肺证
10. [单选题]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A. 邪正盛衰
B. 气血失常
C. 阴阳失调
D. 津液代谢失常
E. 以上都不是
11. [单选题]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 鼻
B. 耳
C. 口
D. 舌
E. 目
12.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A. 寒伤形
B. 热伤气
C. 形伤气
D. 气伤形
E. 寒伤气
13. [单选题]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
A. 募穴
B. 八会穴
C. 原穴
D. 络穴
E. 背俞穴
14. [单选题]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属于
A. 走窜痛
B. 绞痛
C. 掣痛
D. 空痛
E. 重痛
15. [单选题]在面部,眉梢凹陷处的穴位是
A. 攒竹
B. 丝竹空
C. 耳和髎
D. 角孙
E. 颅息
16. [单选题]除了治疗泌尿系疾病外,中极穴还常用于治疗
A. 腰椎疾病
B. 脾胃疾病
C. 大肠疾病
D. 妇科病症
E. 前、后阴病
17. [单选题]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阳两虚
D. 气血两虚
E. 阴虚内热
18. [单选题]《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 一致
B. 离合
C. 一阴一阳
D. 一元
E. 气
19. [单选题]旋覆代赭汤所治的是
A.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B.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
C. 心下痞硬,利下不止,表证未解者
D.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吐肠鸣者
E. 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
20. [单选题]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泻热和胃
B. 消滞除满
C. 润燥软坚
D. 泻热去实
E. 通便泻热
1.正确答案 :E
2.正确答案 :C
3.正确答案 :E
解析:前三个选项中的方剂均是解表剂,普济消毒饮属于清热剂,是清法范畴。
4.正确答案 :E
解析:一、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现时采用的骨度分寸是以《灵枢•骨度》所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创用的折量分寸而确定的。
[常用骨度分寸表.png]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来量取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作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3.横指同身寸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又名“一夫法”。
[手指同身寸.png]
四、简便取穴法
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5.正确答案 :C
6.正确答案 :E
7.正确答案 :E
解析:栝蒌瞿麦丸方中炮附子温肾化气,栝蒌根(天花粉)、山药(薯蓣)润燥生津;水停于内,泛溢周身,则用茯苓健脾渗利水饮;瞿麦渗湿利尿,导水于下。诸药配伍,共奏温阳利水,润燥止渴之效。如此则阳气宣通,水气下行,津液上润,故可治上燥下寒之小便不利。
8.正确答案 :B
解析: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9.正确答案 :C
10.正确答案 :C
11.正确答案 :B
12.正确答案 :D
解析:气伤形,原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正确答案 :A
解析:背俞穴与募穴
1,概念: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为“俞穴”。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12个。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俞为阳,均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第1侧线上,为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募为阴,均分布于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背俞穴与募穴.png]
2、临床应用:俞、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
俞、募穴可以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
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脏病多选其背俞穴。
临床上常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就是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
14.正确答案 :A
解析:走窜痛指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其中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者,常称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者,常称为游走痛,多见于风湿痹痛。
15.正确答案 :B
解析:丝竹空
定位 眉梢的凹陷处。
主治 ①癫痫;②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动等头目病证;③齿痛。
操作 平刺0.3~0.5寸。
16.正确答案 :D
解析:中极 膀胱募穴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17.正确答案 :C
18.正确答案 :C
19.正确答案 :A
20.正确答案 :C
解析:小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释义】此三条论阳明燥结证的证治。太阳病汗、吐、下后,津液受伤,邪气入里,从阳明燥化;或是阳明病,其人多汗,伤津化燥成实而形成本证。多汗是里热迫津外泄的表现。汗出太多,津液耗伤,邪气化燥成实,燥实结滞,故大便结硬。心烦、谵语为阳明燥热秽浊之气循经上扰心神所致。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偏渗,从小便数多一症,可知津液不能还入胃肠,大便必然硬结。
阳明之气旺于日晡所,当阳明燥热内盛时,每于日晡前后正邪斗争激烈,而见发潮热。以上诸证颇类似大承气汤证,但因其脉滑而疾而不是脉沉实,犹恐燥实敛结程度尚浅,故不敢冒然投用大承气汤,而试投小承气汤治之。由于证为里热燥结,气滞胃肠所致,证属里热腑实证,故治宜通便导滞,行气除满。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