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某指标呈正态分布,均值等于20,变异系数等于10%,则其95%参考值范围是( )
A. 16.08~23.92
B. 18.04~19.96
C. 18.35~21.65
D. P2.5~P97.5
E. 无法确定
2. [单选题]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
A. 传染病
B. 地方病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E. 疾病和健康状况
3. [单选题]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A. 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B. 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C.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辅助传染病防治工作
D. 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E. 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4. [单选题]具有缩瞳作用的药物,除外( )
A. 毛果芸香碱
B. 新斯的明
C. 毒扁豆碱
D. 筒箭毒碱
E. 乙酰胆碱
5. [单选题]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
A. 无病无伤无残
B. 矫正不良行为
C. 社会行为规范
D. 情绪稳定乐观
E. 幻觉妄想表现
6. [单选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A. 社会治安维护工作
B. 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
C. 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D. 应急处理指挥部
E. 统一领导工作
7. [单选题]2004年中国城市1~4岁儿童前五位死因的死亡率分别为:损伤和中毒(21.01/10万),先天异常(8.30/10万),肿瘤(5.42/10万),呼吸系统疾病(4.66/10万),神经系统疾病(2.63/10万)。欲用统计图描述这五种死因的死亡率,宜采用
A. 直条图
B. 线圈
C. 直方图
D. 圆圈
E. 散点图
8. [单选题]化妆品中已引起光变应性皮炎的物质有
A. 香料、祛臭剂、遮光剂中的某些成分
B. 漂白剂、乳化剂、脱毛剂的某些成分
C. 影响化妆品酸碱度的某些成分
D. 香水、染料、防晒剂中的某些成分
E. 抗氧化剂、溶剂、冷烫剂中的某些成分
9. [单选题]Beck使用的认知疗法中不包括( )
A. 合理想象技术
B. 盘问追根法
C. 协同检验法
D. 行为试验
10. [单选题]发生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A. 可能是二级医疗事故的
B. 可能是三级医疗事故的
C. 患者因病死亡的
D. 导致1人人身损害后果的
E. 导致2人人身损害后果的
11. [单选题]医德不依靠以下哪项力量维系
A. 社会舆论
B. 传统习俗
C. 内心信念
D. 行政律令
12. [单选题]《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
A. 合理、安全用血
B. 合理、卫生用血
C. 科学、合理用血
D. 科学、卫生用血
E. 安全、科学用血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A. 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
B. 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
C. 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
D. 避免使用有毒物质
E. 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
14.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制定的依据
A. 毒理学指标
B. 细菌学指标
C. 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D. 放射性指标
E. 流行病学指标
15. [单选题]男,80岁,2型糖尿病16年,平时服用格列本脲或格列齐特,每日3次,每次1片。近日少食,不愿意运动,表情淡漠。家人依然按时给予服用上述药物。今日因昏迷急诊。此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
A.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B. 低血糖性昏迷
C. 脑梗死
D. 脑出血
E. 老年痴呆症
16. [单选题]依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不予注册的情形没有包括( )
A.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 受刑事处罚不满两年的
C. 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不满两年的
D. 变更执业地点和范围的
E.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不予注册的情形
17. [单选题]由于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使得该地区土壤、饮水中某种(些)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通过饮水、摄食等途往使当地居民体内这种(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特异性疾病,称为
A. 公害病
B. 流行性疾病
C. 慢性营养缺乏病
D. 自然疫源性疾病
E.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8. [单选题]医患关系是一种
A. 主从关系
B. 商品关系
C. 信托关系
D. 单纯的技术关系
E. 陌生人关系
19. [单选题]关于病人的道德权利,下述提法中正确的是( )
A. 病人都享有稀有卫生资源分配的权利
B. 病人都有要求开假休息的权利
C. 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越病人要求保密的权利
D. 病人被免除社会责任的权利是随意的
E. 知情同意是病人自主权的具体形式
20. [单选题]关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适用范围,正确的是( )
A. 医技人员
B. 管理人员
C. 医师
D.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