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休克时微循环的改变可分为
A. 血管内溶血期
B. 微循环衰竭期
C. 微循环扩张期
D. 微循环收缩期
E. 血管内凝血期
2. [单选题]视野检查出现颞侧偏盲,常提示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A. 视中枢
B. 视神经
C. 视束
D. 视放射
E. 视交叉
3. [单选题]呼吸暂停是指
A. 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30秒
B. 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5秒
C. 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20秒
D. 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25秒
E. 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
4. [单选题]一位病人有行走不稳(夜晚黑暗时加重),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跨步阔大,举足过高,踏步作响,应考虑为
A. 前庭功能障碍
B. 下肢痉挛性轻瘫
C. 感觉性共济失调
D. 小脑性共济失调
E. 鸭步
5. [单选题]不是心力衰竭代偿机制的是
A. Frank-Starling机制
B.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C. 心肌耗氧增加
D. 心肌肥厚
E. RAS激活
1.正确答案 :BCD
解析:休克时微循环的改变分为微循环收缩期、扩张期和衰竭期。
2.正确答案 :E
解析:偏盲对视路疾病定位诊断极为重要。同侧偏盲多为视交叉以后的病变所致,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而颞侧偏盲为视交叉病变所引起,程度可不等。
3.正确答案 :E
4.正确答案 :C
解析:感觉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伴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消失。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患者夜间行路困难,洗脸时躯体容易向脸盆方向倾倒(洗脸盆征阳性)。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踏地过重,状如跨阈,故称跨阈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正确。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病变都可引起共济失调,特点是既有躯干的平衡障碍而致站立不稳,也有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辨距不良、轮替运动障碍、协调不能、运动起始及终止延迟或连续性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响,不伴感觉障碍,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讷吃和特殊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指鼻试验时共济失调极为明显,可见上肢呈弧形摆动与意向性震颤,并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过度、快复动作障碍、肌肉反跳现象。前庭性共济失调:因前庭系统损害引起,以平衡障碍为主。特征为静止与运动时均出现平衡障碍。与小脑性共济失调有相同点,如站立时两足基底宽、身体不稳、向侧方或后方倾倒、步行时偏斜等。但一般都有明显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试验异常等可资鉴别。
5.正确答案 :C
解析:Frank--Starling机制、心肌肥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RAS激活均是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而心肌耗氧增加只能加重心力衰竭的表现。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