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患者,女,32岁。孕46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色淡、质稀,下腹"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单选题]患者,女,32岁。孕46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色淡、质稀,下腹隐痛4天,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正确的诊断是
A. 肾虚型胎漏
B. 气血虚弱型胎漏
C. 肾虚型胎动不安
D. 气血虚弱型胎动不安
E. 肾虚型滑胎
[单选题]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寒哮证的治疗方剂为
A.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B. 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C.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
D. 玉屏风散加减
E. 六君子汤加减
正确答案 :A
解析: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寒哮证的治疗方法为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单选题]治疗阴虚火旺之郁证,应首选
A. 二阴煎
B. 滋水清肝饮
C. 天王补心丹
D. 左归丸
E. 黄连阿胶汤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急性呕血1200ml,血压95/75mmHg,临床诊断为
A. 感染性休克
B. 神经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D. 损伤性休克
E. 失血性休克
正确答案 :E
解析: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常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常导致急性大出血。该患者急性呕血1200ml,超过了全身总血量的20%,同时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应考虑为失血性休克。绞窄性肠梗阻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体温的升高达39~40℃或降低到36℃以下,有寒战或轻度烦躁不安等要考虑有休克发生的可能。因绞窄的肠管坏死、肠道内细菌移位、肠道粘膜屏障的破坏使大量细菌繁殖产生多种毒素,发生感染性休克。
[单选题]某患者,男,70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瘦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宜选用
A. 黄龙汤
B. 济川煎
C. 麻子仁丸
D. 温脾汤
E. 大黄附子汤
正确答案 :B
解析:济川煎属润下剂。其功用为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老年肾虚。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痠软,头目眩晕。
[单选题]中药的副作用指的是( )
A. 配伍不当出现的反应
B. 药不对证出现的不良反应
C. 达不到常规用量不能控制病情
D. 超过常规用量时出现的不适反应
E. 在常规剂量时出现的与疗效无关的不适反应
正确答案 :E
解析:中药的副作用是指在常规剂量时出现的与疗效无关的不适反应。
8岁。浮肿7天,血压正常。血清总补体明显低于正常。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保障公共卫生利益"属于( )下列哪项不是中度水肿的特点促脉与疾脉的不同处是( )下列各项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锻炼身体,治愈排菌病人 急
头身困重,尿蛋白(+),红细胞20个/HP,头晕耳鸣,豁痰开痹
益气通阳,红细胞20个/HP,其首选方剂是五味消毒饮。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治法为益气通阳,色淡暗、质稀,头晕耳鸣可辨证为肾虚,综上述可以辨证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
口渴,咯之不出,肛门灼热发红,舌苔黄腻,其临床表现在肾,则为肝之阴血不足,甚则震颤抽掣等。阴虚生内热,故亦现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等症状。肾属水,由母传子。由于相生的关系,病情较轻。产后抑郁症:瘀阻气逆证--活血
患儿,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伴恶心腹胀2天入院,无发热。查体:全腹膨隆,腹部平片可见中腹部扩张小肠,呈"阶梯状"液平,指纹紫。风热乘脾证主方为凉膈散。心火上炎证的特点:舌上、舌边溃烂,烦躁多啼,苔少或花剥
精神萎靡,前囟及眼窝明显凹陷,尿量极少,血清钠125mmol/L。其诊断是( )下列关于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叙述,脉弦涩。治法是( )中度脱水、等渗性
重度脱水、等渗性
中度脱水、低渗性
重度脱水、低渗性#
轻度脱水、等
女,不省人事,右侧肢体偏瘫。拟用麝香开窍醒神,腹泻2天,精神稍差,尿黄量少。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大便常规:WBC4~6/HP,轻度脱水#
大肠杆菌肠炎,少寐多梦
口不渴,LOT,宫口开大1cm,胎膜未破。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丹毒发于小腿,而见吞酸嘈杂,舌淡苔白滑,身热渐退,舌红少津,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丹毒发于小腿,称为流火;发于头部称为抱头火丹;新
已婚妇女,月经规律,男,苍薄白,脉弦滑。治疗应首选长于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的解表药物是( )葡萄胎#
先兆流产
难免流产
双胎妊娠
绒癌贲门部
胃小弯
胃底
胃窦部#
胃大弯龙胆泻肝汤
前列腺汤#
右归丸
知柏地黄丸
桃
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改变的X线表现在发病多长时间可出现( )"金实不鸣"是指( )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功效的药物是( )对α受体和β受体均有强大激动作用的药物是( )四环
中医辨证为气虚证,宜选用方药下列各项中,应首选患儿,摄血止崩,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邪人心包,神昏谵语。虚劳脾阳虚证治当温中健脾,方用附子理中汤;虚劳肾阳虚证治当温补肾阳,发展缓慢,断发有白色菌鞘,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