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土炒时,药物每100kg,灶心土的用量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土炒时,药物每100kg,灶心土的用量是
A. 5~10kg
B. 10~15kg
C. 20~25kg
D. 25~30kg
E. 30~40kg
[单选题]以江西清江、新干最为闻名的药材是
A. 枳壳
B. 吴茱萸
C. 肉豆蔻
D. 砂仁
E. 连翘
正确答案 :A
解析:枳壳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的未成熟果实。产地:主产于江西、四川、湖北、贵州等省。江西清江、新干产称为江枳壳,产量大质量优。故本题应选A。
[多选题]邪热久羁,耗损肾阴常见症状有( )
A.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B. 口燥咽干
C. 舌干绛枯萎
D. 脉虚耳聋
E. 苔黄燥
正确答案 :ABCD
[单选题]各类新药主要药效学试验的药物剂量组至少应设
A. 1个剂量组
B. 2个剂量组
C. 3个剂量组
D. 4个剂量组
E. 5个剂量组
正确答案 :C
解析:各类新药主要药效学试验的药物剂量组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应尽量反映量效和时效关系。故C正确。
[单选题]麝香内服一次剂量应是
A. 0.03g~0.1g
B. 3g~5g
C. 0.01g~0.03g
D. 1g~3g
E. 0.5g~1g
正确答案 :A
解析:麝香入丸散,每次0.03-0.1g,故答案A符合题意。
[单选题]疏肝解郁柴胡宜( )。
A. 生用
B. 炒炭
C. 醋炙
D. 酒炒
E. 蜜炙
正确答案 :C
解析: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单选题]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功用是
A. 利水消痰
B. 温阳化气
C. 温阳利水
D. 温肺化饮
E. 温经通络
正确答案 :D
解析: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寒饮咳嗽。故答案选择D。
[单选题]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的方剂是
A. 大青龙汤
B. 苓桂术甘汤
C. 真武汤
D. 猪苓汤
E. 苏子降气汤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天花粉的功效是( )
A. 清热解毒
B. 清热生津
C. 清热凉血
D. 清热利尿
E. 清热除烦
正确答案 :B
解析:天花粉为清热泻火药;具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等功效;主治热病津伤,烦热口渴,内热消渴,肺热咳嗽或燥咳,疮疡肿毒,为治疗热病伤津口渴及内热消渴之良药。故B正确。
下列关于片剂辅料润滑剂的叙述,错误的是蝉蜕的归经是( )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紫棕色具有发亮结晶物、香气浓者为佳的中药材是( )。炮制西瓜霜时,宜用的方药是既能行气滞,又能散寒凝的药物是( )黄芪和
制备防风通圣丸,滑石粉是用于长于平肝而为治肝阳眩晕之要药( )。具有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的药组是起模
盖面
包衣#
加大成型
润滑羚羊角(代)
石决明
代赭石
钩藤
天麻#防风、独活、白薇
藁本、紫苏、防风
防风、羌
滴丸制备的原理是中药轻粉的主要成分是《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暝"的主要机理是( )微囊化
微粉化
包合技术
形成脂质体
固体分散技术#氧化铅
三氧化二砷
氯化亚汞#
碳酸锌
含水硅酸镁气血衰#
营卫之行不失
丸剂包衣的目的不包括桑杏汤的功用是薄膜浓缩的常用设备有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是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到冬天易生的病变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要应用到甲醛,甲醛的作用为四制香附的辅料不包括咽喉肿痛宜用( )下列有
滴丸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为用分馏法分离单萜烯烃中的①三烯、②二烯和③一烯时,与其相表里的是( )在注射剂中既可防腐又有局部止痛作用的药用辅料是既清热燥湿,阴肿阴痒,直径1cm~1.5cm.②外表深棕色,基部具果柄断痕或
可溶性颗粒剂最常选用的赋形剂是反乌头的中药是( )聚乙二醇作为软膏基质时常以适当比例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相互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是茯苓的主治证是( )淀粉
药材细粉
制备蜡丸所用的辅料为下列哪组药物均为补阴药( )茯苓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下列关于具有降压作用有效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有( )火制的方法有(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
塑制法制备蜜丸的工艺流程是《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属于适用于已包装好的药品灭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是分离三萜皂苷的优良溶剂为原料准备→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原
黏性较强的药物制备蜜丸时,选用的赋形剂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的负责主管部门是五环三萜皂苷元中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的主要区别是据"疗寒以热,而佐以寒"而用之寒药属于牡丹皮能治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浓缩水丸的水分限量为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是《素问·咳论》中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者为( )9.0%#
12.0%
13.0%
14.0%
15.0%麻黄根、浮小麦#
山茱萸#
诃子
糯稻根须#
五味子、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