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患儿,10岁,反复突然意识丧失,每次持续数秒缓解,发作时面部抽动,脑电图提示棘慢复合波,最合理的诊断是( )。
A. 反射性晕厥
B. 痫性发作
C. 脑源性晕厥
D. 非系统性眩晕
E. 血管源性晕厥
2. [单选题]压颈试验检查的目的是确定( )。
A. 脊髓疾病伴椎管梗阻
B. 颈椎病变
C. 小脑痛变
D. 周围神经疾病
E. 脑干疾病
3. [单选题]目前提供诊断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最可靠鉴别依据的是
A. 发病急缓
B. 昏迷深浅
C. 瘫痪程度
D. 脑脊液检查
E. 脑CT检查
4. [单选题]下列为化学突触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前膜较一般的神经元膜厚
B. 后膜具有特异受体
C. 突触间隙内含黏多糖和糖蛋白
D. 前膜内侧有致密突起
E. 突触间隙宽约90~100nm
5. [单选题]混合性失语( )。
A. 吐字不清
B. 能说个别单字,说话困难
C. 会说话,听不懂话
D. 能说一般的话,不会称呼物体的名称
E. 听懂个别单字,能说个别单字
6. [单选题]空泡样脊髓病的病原体是( )。
A. 朊蛋白1型
B. 朊蛋白2型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苍白密螺旋体
E. 血吸虫
7. [单选题]患者,右侧耳鸣半年,进行性听力减退4月,右面部麻木1月,首选的检查手段为( )。
A. 体感诱发电位
B.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C. 视觉诱发电位
D. 脑电图
E. 肌电图
8. [单选题]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出现听、面神经和动眼神经同时受损的原因主要是( )。
A. 脑干神经核团的损害
B. 颅底蛛网膜的粘连致颅神经受损
C. 炎性介质致颅神经受损
D. 免疫介导间接损伤颅神经
E. 新型隐球菌直接损害颅神经
9. [单选题]患者,女性,46岁脑动脉硬化症病史3年,突感眩晕、呕吐、言语不清。查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言语含糊,左眼裂小、瞳孔小、有水平眼震、左面部及右半身痛觉减退,左侧指鼻试验不准。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左侧小脑上动脉血栓形成
B. 右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C. 右侧小脑上动脉血栓形成
D. 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E. 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10.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
B.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C.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D. 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E.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1. [单选题]地西泮对睡眠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延长睡眠潜伏期
B. 增加慢波睡眠期(Ⅲ~Ⅳ期)
C. 增加慢波睡眠期(Ⅰ~Ⅱ期)
D. 延长快波睡眠潜伏期
E. 纺锤波数量减少
12. [单选题]视力减退,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苍白( )。
A.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B.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C. 视乳头水肿
D. 球后视神经炎
E. 视乳头炎
13. [单选题]62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在活动时突感左侧偏瘫,意识不清,频繁呕吐,非喷射性。体查:血压220/120 mmHg,心率120次/份,体温39.6℃,潮式呼吸,昏迷状态,瞳孔1.5 mm(双侧),压眶时口角右歪,左侧肢体完全瘫痪,双侧Babinski征阳性,诊断:脑出血。其部位在( )。
A. 右侧内囊外侧壳核附近
B. 左侧脑桥
C. 右侧脑桥
D. 右侧大脑半球白质
E. 右侧内囊内侧丘脑附近
14. [单选题]事件相关电位主要反应( )。
A.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功能
B. 大脑皮质认知功能
C. 运动系统传到功能
D. 感觉系统传导功能
E. 听觉传导功能
15. [单选题]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卧床休息至少( )。
A. 4~6周
B. 10天
C. 2周
D. 10~14天
E. 8周
16.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17. [单选题]关于Alzheimer病的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
A. 多数患者有家族史
B. 发病年龄40~90岁,多在65岁以后
C. 早期记忆障碍主要表现近记忆力受损
D. 患者常有行走障碍
E. 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可确诊该病
18. [单选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特点为( )。
A.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持续性剧痛
B.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持续性钝痛
C.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
D.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性钝痛
E.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性剧痛
19. [单选题]丘脑中发出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最大核团是( )。
A. 内侧膝状体
B. 外侧膝状体
C. 后腹核
D. 外侧腹核
E. 丘脑前核
20. [单选题]30岁男性,双上肢针刺不知疼痛,热水烫无知觉。查体双上肢痛温觉丧失,触觉存在,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 )。
A. 脊髓前角
B. 脊髓前角,锥体束
C. 脊髓后索
D. 脊髓灰质前联合
E. 脊髓半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