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40岁,女性,因2周来感乏力,午后低热(体温37.6℃~38℃)盗汗,食"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全科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40岁,女性,因2周来感乏力,午后低热(体温37.6℃~38℃)盗汗,食欲下降,左下胸痛,与吸气有关,后逐渐减轻,但感气短,且逐渐加重,来门诊检查,此时下述体征中哪一项可能有误
A. 右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
B. 左下胸部语颤减弱
C. 左下胸部叩诊浊音
D. 左下胸部呼吸音减弱、消失
E. 左下胸部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
[单选题]目前主张糖尿病病人"高糖饮食",其中糖类应占总热量的比例为
A. 60%左右
B. 50%
C. 40%
D. 30%
E. 20%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脑卒中患者生命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为
A. 48小时
B. 24小时
C. 72小时
D. 1周
E. 2周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关于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总体目标错误的是
A. 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
B. 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C. 基本形成"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
D. 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
E. 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4~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正确答案 :E
解析: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单选题]下列何项为当前首选的促排卵药物
A.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B. 绝经促性腺激素
C.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
D. 维生素E
E. 克罗米芬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妊娠6个月女病人,突然咯血,中等量,下列哪种药物不宜采用
A. 普鲁卡因
B. 6-氨基己酸
C. 安络血
D. 止血敏
E. 脑垂体后叶素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抢救有机磷中毒常用的胆碱酯酶复能剂为
A. 氯磷定
B. 巯基化合物
C. 亚甲蓝
D. 纳洛酮
E. 美解眠
正确答案 :A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舌苔白,56岁,咳痰带血,低热,消瘦2个月。检查左侧有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增长很快,最可能的诊断是社区诊断的目的是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要点心血瘀阻
痰浊闭阻
寒凝心脉#
心肾阴虚
阳气虚衰肺梗
月经先期,色淡质稀,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方选( )引起便血的全身疾病为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下列哪项意义不大青年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八珍汤
养心汤
下列症状中,一般不选用内关穴来治疗的是( )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时心尖部可存在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些是SAS患者缺氧的后果28岁已婚女性,多次自然流产,将个体和群体健康服务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属于( )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理想的药物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肺水肿的主要药物是下列哪项不是诊断骨折的要点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最威胁
"通因通用"适用于( )女,可能是用中国九分法计算成人烧伤面积,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双下肢为46%,双手是5%,头、面、颈部各为3%。但按Wallace九分法计算,A、B、C都是正确的,只是各个部位
"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望舌质时应注意观察( )当关节活动受限时应虚寒证用寒药
实寒证用寒药
假寒证用寒药#
假热证用热药
虚热证用热药舌色#
舌形#
舌态#
舌下络脉
苔色先测主动关节活动度,后测被动关节
患者久咳,特别是晚期肿瘤等身心遭受折磨的病人
临终关怀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是以支持疗法、控制症状、姑息治疗与全面照护为主
临终关怀的根本目的是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
临终关怀既为病人提供服务,又为家属提供服务
暑邪为病而见汗多,这是由于( )下述哪项内容不适合用于初期的社区诊断关于常见体表肿瘤,下列不正确的是睑缘炎的常见原因不包括儿童会说代词"我"的年龄应为下列方剂中,可用来治疗月经先期的是( )对于银屑病治
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因阳气不足,无力化生阴液,进一步出现阴液亏虚的现象,称为( )急性牙髓炎主要表现是剧烈的疼痛,关于其疼痛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有关月经初潮以下哪项是错误银翘散的主治病证是( )全科医生的
下列病因中因产热过多引起体温升高的是铁的吸收主要在恶性肿瘤化疗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心功能不全
广泛性皮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严重脱水
大量热饮胃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各段小肠
升结肠
降结肠使用前应了解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