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
A. 倒放
B. 竖放
C. 平放
D. 斜放
E. 侧放
2.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特征性的表现
A. 严重呼吸困难
B. 持续高热
C. 咳铁锈色痰
D. 肺部实变
E. 剧烈咳嗽
3. [单选题]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属于哪类控制
A. 质量控制
B. 同期控制
C. 全面控制
D. 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4. [单选题]以下关于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
B. 体重在2500g以上
C. 头围在36cm以上
D. 身长在47cm以上
E. 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5. [单选题]我国现行的以传染病类别为特点的系统隔离法中,呼吸道隔离是
A. 蓝色标志
B. 黄色标志
C. 红色标志
D. 绿色标志
E. 灰色标志
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按教育目的分类的健康教育研究范畴的是
A. 营养健康教育
B. 生殖健康教育
C. 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D. 环境保护健康教育
E. 疾病防治健康教育
7.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型是
A. 单纯型、喘息型
B. 单纯型、喘息型、混合型
C. 急性型、慢性迁延型
D. 急性型、慢性型、迁延型
E. 急性型、慢性型、反复发作型
8. [单选题]与激励相关的理论中,可以用公式M=V×E表示的理论是
A. 需要层次理论
B. 激励-保健理论
C. 行为改造理论
D. 公平理论
E. 期望理论
9. [单选题]肺气肿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
A. 两侧胸廓膨隆
B. 呼吸活动度减弱
C. 触觉语颤减弱
D. 叩诊呈过清音
E. 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
10. [单选题]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是
A. 斑疹伤寒
B. 戊型肝炎
C. 艾滋病
D. 流行性出血热
E. 结核病
1.正确答案 :C
解析: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2.正确答案 :C
解析:咳铁锈色痰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
3.正确答案 :E
解析:1.前馈称预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控制,是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前馈控制的工作重点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控制来实现的,在护理管理中称为基础质量控制。如急救物品完好率、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人员的素质等均属此类控制。
2.同期控制又称为过程控制、环节质量控制,其纠正措施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护理管理者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对执行计划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当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3.反馈控制又称后馈控制、结果质量控制,这类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主要将工作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防止偏差的继续发展或再度发生。
4.正确答案 :C
解析: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头围约为34cm。
5.正确答案 :A
6.正确答案 :C
解析: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属于按目标人群分类的范畴。
7.正确答案 :A
解析:目前国内根据1979年全国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分型为单纯型和喘息型,按病情进展分期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8.正确答案 :E
解析: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它把人类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基本需要,只有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激励的作用,其顺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励-保健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德里克·赫兹伯提出,他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行为改造理论认为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它研究如何通过外借刺激对人的行为进行影响和控制。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3年首先提出来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期望理论由美国的维克多·弗隆姆提出,可用公式表示为M=V×E,M表示激励,V表示效价,E表示期望值。
9.正确答案 :D
解析:典型的肺气肿患者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两侧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但是正常人群也可出现两侧胸廓膨隆,肺实变性疾病也可出现语颤减弱,深昏迷时也可出现呼吸活动度减弱,哮喘时也可出现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叩诊呈过清音是肺气肿最具特征性的体征。
10.正确答案 :A
解析:1.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等都是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