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瘾疹气血两虚型的证候特点包括( )
A. 风团反复发作
B. 迁延数年
C. 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细
D. 发病急
E. 舌淡,苔薄,脉濡细
2. [多选题]引起感冒的常见病因是( )
A. 寒邪
B. 暑邪
C. 风邪
D. 脾胃虚弱
E. 时行病毒
3. [单选题]男性,66岁,老年性痴呆已住院2周,但病人早晨诉说他是昨天出差乘火车来到这个城市的,并拜访了许多朋友。该病人的症状最可能是
A. 妄想性回忆
B. 病理性谎言
C. 睡梦性虚构
D. 想象性虚构
E. 错构
4. [单选题]双相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
A. 15~19岁
B. 20~24岁
C. 25~29岁
D. 30~34岁
E. 35~39岁
5. [多选题]有关精神病与精神残疾的关系,下列哪些不正确
A. 精神残疾强调精神疾病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B. 精神病是一类高致残率的疾病
C. 精神病人不等于精神残疾人
D. 抑郁症不会导致精神残疾
E. 精神分裂症必然导致精神残疾
6. [单选题]郁证的形成与五脏关系最密切的有( )
A. 肝、肾、脾
B. 心、肝、脾
C. 心、肝、肾
D. 肺、肝、肾
E. 肺、脾、心
7. [多选题]关于病理性赘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
B. 枝节联想过多,过分详尽描述细节问题
C.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D. 常见于抑郁症
E. 常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
8. [单选题]常引起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等症状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9. [多选题]自杀者在自杀前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包括
A. 矛盾性
B. 冲动性
C. 僵滞性
D. 敏感性
E. 多疑性
10. [单选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现象是
A. 感觉的感受性
B. 感觉的适应
C. 感觉的对比
D. 感觉的后象
E. 感觉的补偿和发展
1.正确答案 :ABCE
2.正确答案 :CE
3.正确答案 :D
解析:根据患者病情描述,这些想法是患者凭空捏造,虚幻之实话体现。故选D
4.正确答案 :A
解析:调查资料显示双相感情障碍Ⅰ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感情障碍Ⅱ型的平均年龄为22岁,也有研究提出双相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15-19岁,综观国内外调查数据,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20-30岁之间,25岁前发病更多见,以青少年为主,故选A。
5.正确答案 :DE
解析:抑郁症反复发作,病人社会功能退缩也会造成一定的精神残疾;反之,预后较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能并不残留精神残疾。
6.正确答案 :B
7.正确答案 :BE
解析:病理性赘述指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事物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言语啰唆,但最终能够回答出有关问题。如果要求患者简明扼要,患者无法做到。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老年性痴呆。
8.正确答案 :E
9.正确答案 :ABC
解析:自杀者在自杀前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表现为:①矛盾性:大多数自杀者的心理活动呈矛盾状态,处于想尽快摆脱生活的痛苦与涌动着求生欲望的矛盾之中。"生存还是死亡?",犹豫不决。此时他们常常提及有关死亡或自杀的话题。他们其实并不真正地想去死,而是希望摆脱痛苦。②冲动性:自杀行为其实是一种冲动性行为,跟其他冲动性行为一样,是被日常的负性生活事件所触发的,且常常仅仅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③僵滞性:自杀者在自杀时的思维、情感及行动明显处于僵化之中,他们常常以悲观主义的先占观念看待一切,拒绝及无法用其他方式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但并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就是感觉的感受性。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长时间的刺激作用,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感觉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为感觉的适应。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例如,吃了糖之后接着吃梨,会觉得梨很酸。感觉后象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例如,注视一个红色菱形几分钟后,再看一白色背景时,在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蓝绿色菱形,这就是颜色视觉的负后象。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因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做长期的、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超过其他人,或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丧失一种感受能力的人,其他感觉能力会由于代偿而得到特殊的发展称感觉的发展和补偿。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