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mRNA的功能为( )
A. 储存遗传信息
B.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C. 氨基酸的转运工具
D.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
E. 复制遗传信息
2. [单选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生理学作用是( )。
A. 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B. 降低肺的顺应性
C. 增加气道阻力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3. [单选题]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
A. 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 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C. 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D. 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4. [单选题]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
A. 哌替啶
B. 甲氧苄啶
C. 青霉素
D. 氯霉素
5. [单选题]诊断乙肝最重要的依据是( )。
A. 乙肝病毒标志物
B. 谷丙转氨酶
C. 谷草转氨酶
D. 总蛋白
6.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镜下观,溃疡分层由内到外依次为( )。
A. 渗出层、肉芽组织层、坏死层、瘢痕组织层
B. 坏死层、渗出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C. 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D. 瘢痕组织层、肉芽组织层、坏死层、渗出层
7. [单选题]磺胺类药物过敏的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的是( )。
A. 格列吡嗪
B. 阿卡波糖
C. 二甲双胍
D. 胰岛素
8. [单选题]上消化道不包括( )。
A. 口腔
B. 咽
C. 空肠
D. 胃
E. 十二指肠
9. [单选题]下列关于肺通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B. 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
C. 安静时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20~25次/分
D. 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E.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10. [单选题]一般手术切口在第7天左右拆线的原因主要是( )
A. 肉芽组织已形成
B. 胶原纤维已产生
C. 表皮已再生
D. 炎症已消退
E. 伤口已愈合
1.正确答案 :B
解析:mRNA的功能就是把DNA上的遗传信息精确无误地转录下来,然后再由mRNA的碱基顺序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完成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正确答案 :D
解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易于扩张,增加肺顺应性。②稳定肺泡容积。③加速肺液清除。④防止肺水肿。⑤降低肺毛细血管前血管张力。⑥保护肺泡上皮细胞。⑦增加呼吸道的抗病能力。⑧降低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防止毛细支气管痉挛与阻塞。
3.正确答案 :D
解析: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4.正确答案 :D
解析:哌替啶:即杜冷丁,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甲氧苄啶:属抑菌剂,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而合成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主要组成部分。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它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需慎重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长程治疗者尚须查网织细胞计数,必要时做骨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但全血象检查不能预测在治疗完成后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5.正确答案 :A
解析:乙肝五项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依据。
6.正确答案 :C
解析:镜下渗出的白细胞、纤维素构成渗出层,其外层为坏死组织,第三层为肉芽组织层,最外层是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纤维细胞构成的瘢痕组织层。
7.正确答案 :A
解析:磺酰脲类药物与磺胺类结构相似,因此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即为磺脲类药物。
8.正确答案 :C
解析: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9.正确答案 :C
解析: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静息状态时呼吸次数为12~20次/分。
10.正确答案 :E
解析: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以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两种。一期愈合的伤口在创伤发生的24~48小时,在此期间表皮再生便可以将伤口覆盖,肉芽组织在第3天就可以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很快将伤口填满,第5~6天起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到第7天时伤口已可以拆线,切口达到临床愈合的标准。其他4个选项只是愈合过程中的某个状态。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