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心血管内科卫生副高高级职称考试模拟冲刺试卷(S5),更多心血管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单选题]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绞痛的机制,不正确的是
A. 减慢心率
B. 降低血压
C. 减低心肌收缩力
D. 扩张冠脉
E. 降低心肌耗氧量
2. [多选题]哪项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正常健康人
A. 室性心动过速
B.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 房性早搏
D. 室性早搏
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单选题]IABP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出血
B. 动脉撕裂或夹层
C. 血栓栓塞
D. 血小板减少
E. 感染
4. [多选题]对肾的系统连属,论述正确的是( )
A. 在志为恐
B. 在液为唾
C. 主骨生髓而华发
D. 开窍于耳及二阴
E. 肾与膀胱相表里
5. [单选题]心包积液时可见
A. 水冲脉
B. 脱落脉
C. 无脉
D. 交替脉
E. 奇脉
6.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为正常腹部不应触及的脏器
A. 腹直肌腱划
B. 横结肠
C. 腰椎椎体
D. 乙状结肠
E. 子宫
7. [单选题]男性,32岁。自幼即有心脏杂音,本次门诊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下列哪样表现不应出现
A.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震颤
B. 主动脉瓣区有收缩期喷射音
C. 示左心室大,升主动脉增宽
D. 血压23/8kPa(170/60mmHg)
E. 频发室性早搏,时有连发
8. [单选题]心房颤动时,心排血量降低
A. 10%
B. 15%
C. 20%
D. 5%
E. 25%或更多
9.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A. 由活动诱发者停止活动后数分钟即可完全缓解
B. 含服硝酸甘油后1~3分钟完全缓解
C. 服"速效救心丸"30分钟后缓解
D. 在劳累当时发作
E. 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手掌大小
10. [单选题]女性,32岁。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达28/16kPa(210/120mmHg),无自觉症 状。临床考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下列哪项对诊断有利
A. 有高血压血管病变家族史
B. 眼底检查有动静脉交叉受压
C. 分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测定
D. 尿蛋白(++),红细胞(0~1)/高倍视野
E. 上腹部有血管杂音
心血管极高危患者包括(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期治疗措施最主要的是(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在哪些方面可以对抗凝和抗栓治疗产生影响,除了腰痛伴面部红斑、低热、脱发的疾病是高血压病人进行选择性手术时,以下
男性,68岁,以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最响,门诊间断服药,无吸烟史,无糖尿病及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本次就诊时血压160/90mmHg。试问该患者的诊断为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强度#
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频度#
下列有关梅毒性心血管病叙述错误的是称为初级心肺复苏ABC三步曲的是以下哪项不是脑复苏的措施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的Ⅰ类适应证不包括正常人肾脏不易触及,有时可触及右肾下极,但大小正常,
临床上哪种梅毒性心血管病变类型最少见雷诺综合征的特征是适合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关于二尖瓣狭窄的体征的描述,以下不正确的是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
梅毒性心血管病常在初次梅毒感染后多少年内发病贫血患者出现皮肤及黏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下列疾病为青少年猝死常见原因的是心肌活检术可能并发1~3年内
5~30年内#
5~10年
1年以内
10年以内面颊、皮肤、上
下列有关心血管神经症描述错误的是男孩出生1天后,出现皮肤黄染,其母亲血型为O型,男婴为A型,新婚后第2天出现尿频、尿急,诊断为"蜜月病",给SMZ、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口服1周后症状缓解,红细胞5~10个/HP,使心室有效不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以下心内膜电极定位描述正确的是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肺静脉畸形引流
二叶主动脉瓣#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支架贴壁不良#
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小血管或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制定和修改的新的正常人的血压标准为急性心包炎可出现下列哪项在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以下非洋地黄类强心剂中,何者不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 (
心血管病中哪项情况容易并发脑血管栓塞 (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为下列经脉中和"唇、口"相联系的有( )女性,32岁。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达28/16kPa(210/120mmHg),无自觉症 状。临床考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下列
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包括某2岁患儿,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出汗多。该患儿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归脾汤所治心悸失眠的主证是(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吸烟
糖耐量异常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