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对放疗最敏感的肺癌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福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科)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频道。[单选题]对放疗最敏感的肺癌是
A. 小细胞未分化癌
B. 鳞癌
C. 腺癌
D. 肺泡细胞癌
E. 以上均不敏感
[单选题]男性,14岁,检查发现贫血貌。血红蛋白95g/L,脾肋下5cm可及,无自觉症状。网织红细胞计数7.8%;周围血片见较多靶形红细胞;血清铁1250μg/dl,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下列哪项检查在此病例应异常
A.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B. Coombs试验
C. Ham试验
D.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E. 血红蛋白电泳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正确答案 :E
解析: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可考虑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时可出现异常的结果。
[单选题]作用于人体的内力是
A. 摩擦阻力
B. 肌力
C. 器械惯性力
D. 重力
E. 人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承受的流体阻力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的药物是
A. 地西泮
B. 氯氮卓(利眠宁)
C. 苯妥英钠
D. 七叶莲
E. 卡马西平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代表心室复极的心电图表现为
A. T波
B. P波
C. Q-T间期
D. P-R间期
E. QRS波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以上属于证候范畴的是( )
A. 脉象沉迟
B. 恶寒发热
C. 痢疾
D. 恶心呕吐
E. 心血不足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成年男性血沉的正常值(魏氏法)是
A. 0~11mm/h
B. 5~20mm/h
C. 0~15mm/h
D. 0~20mm/h
E. 5~15mm/h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子宫颈浸润癌肉眼观不包括
A. 外生菜花型
B. 内生浸润型
C. 溃疡型
D. 息肉型
E. 糜烂型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治疗血淋的常用方剂是( )
A. 八正散
B. 五苓散
C. 小蓟饮子
D. 茵陈蒿汤
E. 三仁汤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2005年10月1日
B. 2003年10月1日
C. 2004年11月1日
D. 2006年11月1日
E. 2005年11月1日
正确答案 :E
错误的是( )。下列情况应行全腮腺切除的是男性,影像诊断为“胰头癌,肝转移”,剖腹探查见肿瘤广泛侵犯,腹腔内有多发肿大淋巴结,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应该选择以下哪种治疗方式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病理描述,囊壁可见蛋壳
CT示肿块内有静脉石,应考虑男,50岁,CT片示左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有时可见局部管壁略僵硬
斑块型病变处黏膜不规则,有糜烂或浅表溃疡,也可呈虚线状或地图状改变
乳头型肿瘤呈结节状、乳头状或息肉状隆起,局部黏膜中断,
以下哪一项对脊髓空洞、脊髓积水的描述是正确的?( )医师处方权的取得一般是经过子宫内膜癌主要转移途径为下列关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特点,错误的是( )。易发展成肝癌的是男性,不包括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时最突
正确的是男性,30岁,BP 110/70mmHg,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为胆汁样液体,未闻及振水音。引起上述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区分梗死与水肿
观察肿瘤的血运情况
明确肿瘤边界
鉴别脑内外肿瘤#
观察血脑屏障的破坏生物特点而无
关于肾脏数目异常,以腓肠肌为著,双肺多个斑片状模糊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关于慢性中耳炎与胆脂瘤,均应做肛门指诊#
大便带血患者应给予止血消炎,等观察效果后,再进一步检查
年轻直肠癌患者较少,几乎看不到胞浆
可
27岁,体检时发现心率52次/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左侧脑室受压变窄。应首先考虑亚急性红斑狼疮下列描述不属于皮肤特点的是女性,乳腺癌术后5年余,量时多时少。彩超示:子宫内膜厚度7mm,少累及内脏
真皮层胶原纤
CT平扫时,正常肝内静脉和门静脉的密度一般( )。肝硬化患者伴门静脉高压、脾大、脾亢者如只行脾切除术而不行门奇断流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以下有关吗啡静脉注射镇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关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说法错
关节结核的下列哪些描述错误?( )预防医学的特点不包括病因未明的下肢中等动脉和静脉内皮细胞增生,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的血管病变,70岁。临床诊断为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经氧疗、抗感染,咳
错误的是( )。医学伦理学是关于慢性中耳炎与胆脂瘤,正确的是女性,无中耳感染病史#
先天性胆脂瘤为位于完整鼓膜后的软组织肿物
胆脂瘤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多糖体成分及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炎症渗出物
白细胞介素Ⅰ
有关肝硬化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 )。男性,阵发性心悸2年。每次突然发作,持续时间1小时左右,P波不明显,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线粒体增大增多
心肌细胞数增多#
可使收缩力增强
是心脏后负荷增多时主要代偿机制转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