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2011)男,58岁。乏力、腹胀伴尿少3个月。慢性肝病史17年。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肝掌(+),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移动性浊音阳性。化验:ALT50U/L,白蛋白28g/L,甲胎蛋白10ng/L,HBsAg(+),抗HCV-Ab(-)。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乙型肝炎
B. 慢性丙型肝炎
C. 原发性肝癌
D.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 乙肝肝硬化
2. [单选题]腹部损伤的特点符合下列哪项叙述
A. 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多伴内脏损伤)
B. 伤口大小与伤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C. 穿透伤的入、出口与伤道呈一条直线
D. 涉及内脏的开放性损伤,诊断常较困难
E. 因多数腹部损伤涉及内脏而伤情严重,死亡率一般在30%以上
3. [单选题]男童6岁。自幼诊为心脏病,活动后颜面指端略显青紫,B超示法洛四联症,此种发绀是
A. 淤血性周围性发绀
B. 缺血性周围性发绀
C. 心性混合性发绀
D. 肺性发绀
E. 混合性发绀
4. [单选题]男,52岁。初诊2型糖尿病2个月,每日进主食量约500g,身高171cm。体重90kg,BM130.8.查空腹血糖5.S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目前治疗不宜选择降血糖的药物是
A. 噻唑烷二酮类
B. 磺脲类
C.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D. 双胍类
E. 格列奈类
5.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抑制胃排空的因素
A. 迷走-迷走反射
B. 机械扩张刺激
C. 促胃液素
D. 胃内压增高
E. 肠-胃反射
6. [单选题]符合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A. 血小板减少
B. 出血时间延长
C. 凝血时间延长
D. 血块收缩不良
E.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7. [单选题]关于女性生殖器淋巴引流,错误的是
A. 阴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汇入腹股沟淋巴结
B. 宫颈淋巴大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及骶前淋巴结
C. 阴道上段淋巴大部分汇入闭孔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
D. 内生殖器淋巴分髂淋巴、腰淋巴和骶前淋巴组
E. 宫体两侧淋巴可沿圆韧带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8. [单选题]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为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氢化可的松
D. 哌替啶
E. 氯丙嗪
9. [单选题](2003)肺炎链球菌可引起
A. 支气管肺炎
B. 肺脓肿
C. 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
D. 支气管哮喘
E. 胸膜炎
10. [单选题]黄疸病人伴皮痒、陶土色便,见于
A. 乙型活动性肝炎
B. 丙型活动性肝炎
C. 梗阻性黄疸
D. 溶血性黄疸
E. 肝炎后肝硬化
11. [单选题]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水肿、蛋白尿、高血压、高脂血症
B. 高血压、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C. 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D. 少尿、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
E. 少尿、水肿、血尿、低蛋白血症
12. [单选题]在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各种因素中,能通过干预而得到改善的是
A. 缺氧
B. 肺血管重塑
C. 血容量增多
D. 血液黏稠度增加
E. 肺小动脉管壁增厚
13. [单选题]男,53岁。腹泻、腹痛5小时于8月来诊,排黏液便10次,伴里急后重。既往体健,发病前一天从外地来京旅游。查体:T37.8CC,P100次/分,BP90/50mmHg,腹软,左下腹压痛(+),反跳痛(-)。粪便检查:白细胞20~60/HP,红细胞2/HP。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霍乱
B. 急性阿米巴痢疾
C. 食物中毒
D. 急性细菌性痢疾
E. 病毒性肠炎
14. [单选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2002年5月1日
B. 2003年5月1日
C. 2003年5月7日
D. 2003年5月9日
E. 2003年6月1日
15. [单选题]疑似凝血引起的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封存的现场实物应由
A. 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保管
B. 医疗机构保管
C. 患者和医疗机构任何一方均可以保管
D. 患者和医疗机构共同委托的第三人保管
E. 患者保管
16. [单选题]慢性肺心病呼吸性酸中毒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 输碳酸氢钠
B. 用抗生素
C. 改善呼吸功能
D. 用强心剂
E. 用利尿剂
17. [单选题]男,35岁。因胃癌入院手术,输注红细胞2单位,新鲜冷冻血浆。在输血开始后4小时,患者突然气急,呼吸困难,迅速出现呼吸停止,T37℃,P98,R28次/分,BP120/70mmHg,该患者出现最可能是
A. 细菌性反应
B. 急性溶血反应
C. 循环超负荷
D.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E. 过敏反应
18. [单选题](2003)组成核酸分子的碱基主要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E. 6种
19. [单选题]构成腹股沟管前壁的组织结构有
A. 腹横肌
B. 腹外斜肌腱膜
C. 腹膜
D. 腔隙韧带
E. 腹横筋膜
20. [单选题]急性轻型胰腺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 腹痛
B. 腹胀
C. 呕吐
D. 发热
E. 休克
1.正确答案 :E
解析:患者有既往慢性肝病史17年。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肝掌(+),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有肝脏肿大,腹水。化验:ALT50U/L,白蛋白28g/L,甲胎蛋白10ng/L,HBsAg(+),抗HCV-Ab(-)。提示有低蛋白血症,肝脏功能受损,应该考虑有乙肝肝硬化。
2.正确答案 :A
解析:腹部损伤是较多见的损伤之一。多数涉及内脏伤情较重,死亡率一般在10%~20%,而非达30%以上。当腹膜有破损时为穿透伤,穿透伤的入、出口与伤道不一定呈一直线,伤口大小与伤情严重程度也不一定成正比。当开放性腹部损伤伤及内脏时,诊断常较明确。
3.正确答案 :C
解析:心性混合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循环进行氧合作用而人体循环动脉,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即可出现发绀。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等。
4.正确答案 :A
解析:以下的药物均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用药,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该患者餐后血糖高,适合用。双胍类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该患者体重90公斤,适合用。格列奈类药物是一种新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在进餐后更快、更多地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磺脲类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起效时间较其他降血糖药为慢。其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非短期内就能达到最理想的疗效。一般需数周乃至数月才能达到最大作用效果。
5.正确答案 :E
解析:十二指肠因素抑制胃排空:肠一胃反射:在十二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扩张,都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这个反射即为肠一胃反射;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多种抑制性激素使胃运动减弱,胃排空减慢。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机械扩张刺激引起壁内神经丛和迷走一迷走反射,使胃的运动增强,胃内压增加,胃排空加速;机械扩张性刺激和化学性刺激引起促胃液素释放,促胃液素不仅增强位的运动,还促使幽门舒张,从而促进胃排空。
6.正确答案 :E
解析:本试题为发病机制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试题。由于本病发病机制为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血管的损伤是主要病变。血管内有形成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无明显异常,故在实验室检查中,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阳性,而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检查均属正常,凝血时间亦属正常,应选E。有较少的考生错答A,认为机制为“血小板减少”,是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不够清楚所致。
7.正确答案 :B
解析:内生殖器淋巴分髂淋巴、腰淋巴和骶前淋巴组。阴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汇入腹股沟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基本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分汇入闭孔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故选B。
8.正确答案 :B
解析:在中枢神经系统,对乙酰氨基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产生解热镇痛作用。在外周组织对环氧酶没有明显的作用,与其无明显抗炎作用有关,故答案为B。
9.正确答案 :C
解析: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脑膜炎及支气管炎,一般不引起支气管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0.正确答案 :C
解析:右上腹绞痛或黄疸史者多见为CBD结石阻塞性黄疸或肿瘤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有明显波动者应考虑到肝内外梗阻;阻塞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见皮肤瘙痒,而肝细胞性则较少见。肝外阻塞性黄疸较深,体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
11.正确答案 :C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故选C。
12.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属理解判断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考生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基本理论的理解。(1)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但部分缺氧通过氧疗是可以改善的,如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甚至可恢复到正常范围,故A为正确答案。(2)肺血管解剖结构的变化,可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这种慢性结构的改变是难于纠正的,而肺小动脉管壁增厚、肺血管重塑均属于此类,故可排除B、E。(3)血容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往往多由慢性缺氧后渐代偿而形成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也是难以纠正,故可排除C、D。
13.正确答案 :D
解析:来京旅游者,夏季发病,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表现。查体左下腹有压痛。粪便检查白细胞20~60/HP,红细胞2/HP。支持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
14.正确答案 :D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特别是针对2003年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制定的,为的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6章54条。
15.正确答案 :B
解析: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人员到场。
16.正确答案 :C
解析:慢性肺心病呼吸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通气功能减退,引起的二氧化碳潴留,所以,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善通气功能,比如加强气道管理,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
17.正确答案 :D
解析:临床上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在输注含血浆的血液制品后6小时内,与输血暂时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症状包括了急性呼吸困难、非心因性肺水肿、血压降低及体温升高1℃以上。且须排除病人本身临床上所表现的心脏或呼吸系统症状。
18.正确答案 :D
解析:有5种,即: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
19.正确答案 :B
解析:腹股沟管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有腹内斜肌的部分肌纤维。
20.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是对疾病的临床表现的记忆进行考查的试题。急性胰腺炎可以引起腹痛(A)、腹胀(B)、呕吐(C)、发热(D)、休克(E)等症状,但水肿型很少出现休克。其中腹痛为急性胰腺炎最突出、最常见并一般为首发的症状,B、C、D为伴随症状。考题中强调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应该选择A。答错的主要原因为审题错误及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