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关于喉的淋巴引流,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声门上、下区淋巴引流以声带为界引流至相同的淋巴结组
B. 声门上区淋巴管小,汇集引流至颈上深或颈中深淋巴结
C. 声门下淋巴管丰富,主要引流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
D. 真声带基本没有毛细淋巴管
E. 早期声带癌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2.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
B.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C.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D. 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E.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 [单选题]放疗物理剂量师的工作范围
A. 体位固定装置制作
B. 放疗计划的执行
C. 放疗患者的定位、拍片
D. 质量控制的质量保证
E. 放疗计划的设计
4.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那些人员?
A. 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医技人员
B. 医疗机构的医护及后勤人员
C. 医疗机构的管理、财务、后勤等人员
D. 药学技术人员
E. 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
5.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A. 病变长度
B. 病变范围
C. 有无转移
D. 消瘦和贫血程度
E. 病理形态和病理切片
6. [单选题]食道癌放疗时,脊髓的最大剂量应控制在
A. 40Gy以下
B. 35Gy以下
C. 50Gy以下
D. 45Gy以下
E. 25Gy以下
7. [单选题]肺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 鳞状细胞癌
B. 小细胞癌
C. 腺癌
D. 大细胞癌
E. 细支气管肺泡癌
8. [单选题]具体操作、使用放疗设备的是
A. 放疗医生
B. 物理师
C. 剂量师
D. 放疗技师
E. 护士
9. [单选题]关于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其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一致
B. 要求其靶区内所有各点的剂量处处相等
C. 也称之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D.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方法
E. 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
10. [单选题]关于近距离放疗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 目前主要用镭作为放射源
B. 配合外照射进行治疗
C. 计算机系统遥控治疗机
D. 剂量计算和布源曾有曼彻斯特系统
E. 剂量计算和布源曾有巴黎系统
11. [单选题]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规定加速器E射线的稳定性每月监测的允许精度为
A. ±1%
B. ±2%
C. ±3%
D. ±4%
E. ±5%
12. [单选题]在食道癌一前野和两后斜野等中心定位时,当通过模拟机把肿瘤中心确定时,此后模拟机床能否左右移动
A. 能移动
B. 不能移动
C. 看情况而定
D. 看患者病情而定
E. 看医生而定
13. [单选题]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的壳层时,具有不同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层电子能量等于内层电子能量
B. 外层电子能量低于内层电子能量
C. 外层电子能量高于内层电子能量
D. 外层电子的结合势能高于内层电子的结合势能
E. 外层电子的结合势能等于内层电子的结合势能
14. [单选题]下列肺癌除哪种表现外,皆不适宜手术
A. 声嘶
B. 血性胸水
C. 上半身静脉扩张
D. 肺性骨关节病
E. 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有肿瘤细胞
15. [单选题]特征辐射是核外电子在原子内特定能级间跃迁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特征辐射可以用来识别原子的种类
B. 外层电子能量低于内层电子能量
C. 外层电子能量等于内层电子能量
D. 外层电子的结合势能高于内层电子的结合势能
E. 外层电子的结合势能等于内层电子的结合势能
16. [单选题]为了确定淋巴瘤病人的腹腔内有无肿大的淋巴结,腹部检查的首选方法是
A. 淋巴造影
B. 剖腹探查
C. 腹部B超
D. 腹部CT
E. 腹部MRI
17. [单选题]道德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继承性
B. 实践性
C. 自律性
D. 他律性
E. 客观性
18. [单选题]常规子宫颈癌全盆腔照射时,射野上界一般设在
A. 髂骨嵴水平
B. 第5腰椎下缘
C. 耻骨联合上缘水平
D. 耻骨联合下缘水平
E. 股骨头上缘
19. [单选题]CTV的定义是
A. 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设备的诊断、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的转移病变
B. 为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区和(或)亚临床病灶的范围
C. 临床靶区加一内边界的范围
D. 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选择和确定的至少应达到的剂量水平所包括的范围
E. 包括内靶区和考虑由于摆位误差、体位重复性等因素而外放的范围
20. [单选题]模拟技术员的工作范围
A. 放疗计划的设计
B. 放疗计划的执行
C. 放疗患者的定位、拍片
D.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E. 靶区剂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