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气脱证的表现( )
A. 面色苍白
B. 舌淡脉微
C. 呼吸微弱
D. 少气乏力
E. 汗出不止
2. [单选题]患儿,2岁。时值夏季,发热持续1个月余,朝盛暮衰,口渴多饮,尿多清长,无汗,面色苍白,下肢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治疗应首选
A. 白虎汤
B. 新加香薷饮
C. 温下清上汤
D. 竹叶石膏汤
E. 王氏清暑益气汤
3. [单选题]一位患者去看消化科医生,在病史采集快要结束的时候,医生和患者有如下的对话。医生:"请你看一下我理解得正确吗?--您以前有点消化不良,但最近几周新增了一些问题,觉得前胸有一种尖锐的疼痛感,有嗳气和酸味。它让您无法睡觉,饮酒后更加严重,您怀疑是否要归咎于止痛药。对吗?"患者:"对,是这样的。"请问这位医生采用了病史采集的哪项技能?( )
A. 询问就诊原因
B. 问明患者的全部意向
C. 核对病史内容
D. 澄清患者的主诉
E. 辅助病人讲述
4. [单选题]属于反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
A. 减君臣药之毒
B. 缓和君臣药之峻
C. 监制君臣药之偏
D.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E. 助君臣药之力
5. [单选题]一个人到陌生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文化冲突属于( )
A. 躯体性应激源
B. 心理性应激源
C. 社会性应激源
D. 文化性应激源
6. [单选题]伤食泻症见( )
A. 大便稀薄,夹有残渣,泻后痛减
B. 便下急迫,便色黄褐,气味秽臭
C.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后易泻
D.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澄澈清冷
E. 便稀多沫,臭气不重,肠鸣腹痛
7. [单选题]患者,男,70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晨起床后半小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遗尿,手撒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用隔盐灸,应首选( )
A. 肾俞、太溪
B. 关元、神阙
C. 脾俞、足三里
D. 胃俞、三阴交
E. 三焦俞、内关
8. [单选题]患者,男,43岁。左大腿内侧发现肿物10年,不疼痛,活动正常。检查:局部皮下可及1个15cm×10cm×5cm大小的肿物,质地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及缩小,推之可移。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 内治法
B. 外治法
C. 手术法
D. 针刺法
E. 神灯照
9. [单选题]林某,女,29岁。平素急躁易怒,嗜食辛辣,口苦而干,痰多胸闷,大便秘结。发作时昏仆倒地,不知人事,肢体抽搐,口吐痰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检查:脑电图示有癫痫波。宜辨证( )
A. 痰火扰神
B. 肝阳上亢
C. 肝肾阴虚
D. 热极生风
E. 肝风痰浊
10. [单选题]感冒属表寒里热者,其治法是( )
A. 清热生津,散寒解表
B. 解表清里,宣肺泄热
C. 辛温解表,宣肺泄热
D. 解表清里,宣肺止咳
E. 解表宣肺,泄热止咳
11. [单选题]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可治疗夜盲症的药物是
A. 苍术
B. 厚朴
C. 藿香
D. 佩兰
E. 砂仁
12.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A. 行为方式
B. 医学道德
C. 法律规范
D. 科研方法
E. 医疗行为
13. [单选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法履行报告职责,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是( )
A. 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B. 由上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
C.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D. 依法追究政府刑事责任
14. [单选题]某女,21岁。近二个月,每至经期前一周即开始两乳胀痛,经期后延10~12天,量中等,色暗红有块,经行小腹胀痛,烦躁失眠、舌暗,脉弦有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气滞血瘀证
B. 肝气郁结证
C. 气血两虚证
D. 寒凝血瘀证
E. 以上全都不是
15. [单选题]男,29岁。近日来见全身皮肤发黄来就诊。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西医诊断为“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最佳选药是
A. 车前子
B. 茵陈
C. 泽泻
D. 冬瓜皮
E. 地肤子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短效口服避孕药服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月经来潮第1天起,每天1片,连服22d
B. 月经净后第1天起,每天1片,连服22d
C. 月经来潮第5天起,每晚1片,连服22d
D. 有房事时服1片
E. 月经来潮第5d服1片,20d后再服1片
17.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调理脏腑治则的措施
A. 虚则补其母
B. 实则泻其子
C. 脏实泻腑
D. 腑虚补脏
E. 攻补兼施
18. [单选题]五迟五软肝肾亏损证的治法是( )
A. 涤痰开窍,活血通络
B. 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C. 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D. 补肾填精,养肝强筋
E. 益气行血,通经活络
19. [单选题]善治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的药物是( )
A. 独活
B. 防风
C. 羌活
D. 藁本
E. 细辛
20. [单选题]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
A. 肝脾不调
B. 肝胆湿热
C. 胃热炽盛
D. 肝郁气滞
E. 肝胃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