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心血管内科(副高)精选在线题库(G2),更多心血管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单选题]肝上下径间距离,是指在右锁骨中线上所叩的肝界,其正常范围应是多少
A. 7~9cm
B. 8~10cm
C. 9~11cm
D. 10~12cm
E. 11~13cm
2. [多选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由反流物引起的临床表现有( )
A. 癔球症
B. 咽喉炎
C. 非季节性哮喘
D. 反复发生肺炎
E. 声嘶
3. [单选题]尿血与血淋的主要鉴别要点为( )
A. 尿中带血
B. 小便时疼痛与否
C. 发病脏腑
D. 脉象
E. 舌苔
4. [单选题]3/6级收缩期杂音是
A. 杂音轻度
B. 杂音中度、无震颤
C. 杂音中度伴震颤
D. 杂音响亮伴震颤
E. 杂音响亮,即使听诊器稍离开胸壁也能听到
5. [单选题]关于抑郁,以下哪项不正确
A. 不会发展到出现幻觉或妄想
B. 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
C. 可出现扩大性自杀
D. 可出现木僵状态
E. 可出现躯体疼痛
6. [单选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三度AVB,伴血压下降,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后无好转,可试用下列哪种药物
A. 654-2
B. ATP、CO-A
C. 泼尼松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肾上腺素
7. [多选题]用超声检查可以确定诊断的心脏病变有
A. 心包积液
B.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C. 二尖瓣狭窄
D. 病毒性心肌炎
E. 二尖瓣关闭不全
8. [多选题]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程序包括
A. 检查受害者反应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系统
B. 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和进行人工呼吸
C. 检查脉搏(面向医务人员)
D. 胸外按压
E. 除颤
9. [单选题]主动脉夹层并发胸、腹、心包积血、出血等症,最佳治疗方案为( )
A. 积极内科保守治疗
B. 急诊手术
C. 积极内科治疗后效果欠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D. 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向Ⅲ型转化的可能,如有转化趋势,此时需手术治疗
E.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转化为Ⅲ型后方考虑手术治疗
10. [单选题]四神丸的主治是( )
A. 脾胃虚寒证
B. 肾阳不足证
C. 湿热痢疾
D. 脾虚泄泻
E. 脾肾阳虚泄泻证
心血管极高危患者包括(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期治疗措施最主要的是(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在哪些方面可以对抗凝和抗栓治疗产生影响,除了腰痛伴面部红斑、低热、脱发的疾病是高血压病人进行选择性手术时,以下
男性,68岁,以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最响,门诊间断服药,无吸烟史,无糖尿病及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本次就诊时血压160/90mmHg。试问该患者的诊断为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强度#
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频度#
下列有关梅毒性心血管病叙述错误的是称为初级心肺复苏ABC三步曲的是以下哪项不是脑复苏的措施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的Ⅰ类适应证不包括正常人肾脏不易触及,有时可触及右肾下极,但大小正常,
临床上哪种梅毒性心血管病变类型最少见雷诺综合征的特征是适合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关于二尖瓣狭窄的体征的描述,以下不正确的是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
梅毒性心血管病常在初次梅毒感染后多少年内发病贫血患者出现皮肤及黏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下列疾病为青少年猝死常见原因的是心肌活检术可能并发1~3年内
5~30年内#
5~10年
1年以内
10年以内面颊、皮肤、上
下列有关心血管神经症描述错误的是男孩出生1天后,出现皮肤黄染,其母亲血型为O型,男婴为A型,新婚后第2天出现尿频、尿急,诊断为"蜜月病",给SMZ、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口服1周后症状缓解,红细胞5~10个/HP,使心室有效不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以下心内膜电极定位描述正确的是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肺静脉畸形引流
二叶主动脉瓣#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支架贴壁不良#
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小血管或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制定和修改的新的正常人的血压标准为急性心包炎可出现下列哪项在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以下非洋地黄类强心剂中,何者不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 (
心血管病中哪项情况容易并发脑血管栓塞 (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为下列经脉中和"唇、口"相联系的有( )女性,32岁。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达28/16kPa(210/120mmHg),无自觉症 状。临床考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下列
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包括某2岁患儿,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出汗多。该患儿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归脾汤所治心悸失眠的主证是(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吸烟
糖耐量异常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