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手术中无菌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
B. 手术台平面以下为污染区
C. 术中被肠内容物污染的器械必须冲洗后再用
D. 手套破损后立即更换
E. 皮肤切开前及缝合之前均要用70%乙醇消毒
2. [单选题]患者肢体可抬高离开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则其肌力为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E. 5级
3. [单选题]我国新修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颁发实施的日期是
A. 1999年1月
B. 2000年1月
C. 2001年1月
D. 2002年1月
E. 2003年1月
4. [单选题]目前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A. 脑脊液常规检查
B. 脑脊液抗体测定
C.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D. 病毒分离
E. 血常规检查
5. [单选题]关于健康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B.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并强制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C. 健康教育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D. 传播健康信息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E. 健康教育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
6. [单选题]宫颈内口关闭一般是产后
A. 2~3天
B. 3~5天
C. 10周左右
D. 7天左右
E. 4~6个月
7. [单选题]某小儿能作文并能左右转身,可用上肢向前爬,并能用拇、示指取物,但还不可以独自站立。该小儿大概年龄为
A. 9~10月
B. 11~12月
C. 3~4月
D. 4~5月
E. 7~8月
8. [单选题]区别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主要依据是
A. 发病的诱因
B. 脑CT检查
C. 脑脊液检查
D. 发病时间
E. 病史检查
9. [单选题]目标人群某一疾病对自身易感性的认识属于
A. 倾向因素
B. 促成因素
C. 强化因素
D. 激励因素
E. 健康相关行为
10. [单选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的骨折
A. 闭合性骨折
B. 陈旧骨折
C. 开放性骨折
D. 新鲜骨折
E. 稳定性骨折
1.正确答案 :C
解析:肠道有大量正常细菌,肠内容物沾染后的器械即视为污染,所有无菌物品一经污染,应再次消毒后方可使用,故C错误,选项A、B、D、E为手术中必须遵循的无菌原则。
2.正确答案 :C
解析:肌力的分级是对瘫痪患者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其中,0级:完全不能动,无肌肉收缩;1级:可见或仅在触摸中感到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2级:肢体能够在床上平移,但不能抬起肢体;3级:肢体能克服地心引力,可以抬高离开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肢体稍能抗阻力运动;5级:正常肌力。
3.正确答案 :C
4.正确答案 :C
解析: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测定,在感染后第4天即出现,2~3周达高峰。阳性率95%以上,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5.正确答案 :B
解析:健康教育不是"强制",而是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所以B错。故选B。
6.正确答案 :D
解析:1.宫颈内口闭合一般需7天,宫颈外口关闭是4周。
2.会阴部切口一般在术后3~5天愈合。
3.哺乳者4~6个月恢复排卵,未哺乳者10周左右恢复排卵。
7.正确答案 :A
解析:小儿6~7个月时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示指取物。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运动发育(细动作)”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 :B
解析:脑CT是目前判断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主要依据。
【该题针对“第三节脑卒中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 :A
解析:1.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2.健康相关行为因素指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3.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医疗费用、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4.强化因素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10.正确答案 :E
解析:1.【该题针对“第四节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实践能力)”知识点进行考核】
2.【该题针对“第四节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实践能力)”知识点进行考核】
3.【该题针对“第四节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实践能力)”知识点进行考核】
4.【该题针对“第四节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实践能力)”知识点进行考核】
5.骨折分类:(1)按骨折端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①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通。②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不完整,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易引起感染。(2)按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分类①不完全骨折:骨骼连续性没有完全中断,依骨折形态又分为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②完全骨折:骨骼连续性完全中断,按骨折形态又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和骨骺分离等。(3)按骨折处的稳定性分为①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的骨折,如不完全性骨折及横形骨折、嵌插骨折等。②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的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4)按骨折后时间长短分为①新鲜骨折:两周之内的骨折。②陈旧骨折:发生在两周之前的骨折,复位及愈合都不如新鲜骨折。
【该题针对“第四节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实践能力)”知识点进行考核】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