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走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少阴脾经
C. 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太阳膀胱经
2. [单选题]白芷乙醚溶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灯下观察
A. 显亮白色荧光
B. 显黄绿色荧光
C. 显碧蓝色荧光
D. 显紫红色荧光
E. 显亮棕色荧光
3. [单选题]藿香正气散的君药是( )
A. 厚朴
B. 苍术
C. 藿香
D. 砂仁
E. 茯苓
4. [单选题]具有温脾开胃摄唾,暖肾固精缩尿功效的药物是
A. 山药
B. 补骨脂
C. 胡芦巴
D. 杜仲
E. 益智仁
5. [单选题]下列中药中,来源于菊科的是
A. 大黄
B. 洋金花
C. 茵陈
D. 绵马贯众
E. 薄荷
6.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阴邪的是
A. 暑邪
B. 风邪
C. 湿邪
D. 疠气
E. 火邪
7. [多选题]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有
A. 水蒸气蒸馏法
B. 碱溶酸沉法
C. 酸溶碱沉法
D. 溶剂提取法
E. 以上均是
8. [多选题]理气药多辛温香燥,慎用于( )
A. 实热证
B. 痰热证
C. 气阴不足证
D. 湿热困脾证
E. 湿热阻滞证
9. [多选题]药性偏温,适用于风寒湿痹的药物是( )
A. 羌活
B. 独活
C. 威灵仙
D. 川乌
E. 蕲蛇
10. [单选题]五苓散的君药是( )
A. 桂枝
B. 茯苓
C. 泽泻
D. 白术
E. 猪苓
1.正确答案 :D
解析:四肢部: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上肢——内侧面是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外侧面是手阳明经在前缘,手少阳经在中线,手太阳经在后缘。下肢——内侧面是内踝尖上8寸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8寸以上,足太阴经在前缘,足厥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外侧面是足阳明经在前缘,足少阳经在中线,足太阳经在后缘。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特点图.png]
2.正确答案 :B
解析:白芷乙醚溶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故B正确。
3.正确答案 :C
4.正确答案 :E
解析:益智仁为补阳药,具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之功;主治肾气不固症,泄泻,多唾涎等症。故E正确。
5.正确答案 :C
解析: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大黄来源于蓼科,洋金花来源于茄科,薄荷来源于唇形科,绵马贯众来源于鳞毛蕨科。故C正确。
6.正确答案 :C
7.正确答案 :ABD
解析: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碱溶酸沉法。正确答案为ABD。
8.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机不畅之气滞、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称行气药。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为破气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主归脾、胃、肝、肺经。辛香行散、味苦能泄、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的作用,并可通过调畅气机而达到止痛、散结、降逆之效。实热证、痰热证、湿热阻滞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不足证患者慎用。
9.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祛风湿药根据其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分为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分别适用于风寒湿痹,风湿热痹,以及痹证日久、筋骨无力者。祛风寒湿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温,入肝脾肾经。辛能行散祛风,苦能燥湿,温通祛寒。具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常见药物有:独活、威灵仙、徐长卿、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油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路路通、穿山龙等。故本题应选ABCDE。
10.正确答案 :C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