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进入牙髓的有害物质不包括
A. 内毒素
B. 胶原酶
C. 淀粉酶
D. 透明质酸酶
E. 硫酸软骨素酶
2. [单选题]下列对龈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牙龈肿胀增生
B. 龈沟可达3mm或更深
C. 上皮附着在水平釉牙骨质界
D. 出现结缔组织附着水平降低
E. 龈袋可能溢脓
3. [单选题]使用特异性抗体,进入口腔被动免疫预防龋齿,在口腔中的作用不包括
A. 刺激机体产生抗致龋菌抗体
B. 抑制致龋菌的繁殖
C. 减少致龋菌的数量
D. 抑制致龋菌黏附于牙齿表面
E. 减少龋齿的发生
4. [单选题]选择上颌无牙颌托盘时,其后缘长度应
A. 在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的连线上
B. 超过颤动线0.5mm
C. 超过颤动线1mm
D. 与颤动线平齐
E. 超过颤动线3~4mm
5. [单选题]除下列哪一种氨基酸外,均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A. 赖氨酸
B. 丝氨酸
C. 苏氨酸
D. 色氨酸
E. 甲硫氨酸
6. [单选题]模型材料包括
A. 普通石膏
B. 硬质石膏
C. 超硬石膏
D. 嵌体蜡
E. 以上均对
7. [单选题]治疗单纯疱疹
A. 口服无环鸟苷、局部用5%二甲基亚砜液
B. 调整咬合,去除过锐、过陡的牙尖、牙嵴
C. 青霉素肌注
D. 链霉素肌注
E. 2%~4%碳酸氢钠漱口
8. [单选题]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是
A. 肌上皮瘤
B. 多形性腺瘤
C. 基底细胞腺癌
D. 上皮-肌上皮癌
E. 腺样囊性癌
9. [单选题]连接着腺泡的导管是
A. 闰管
B. 分泌管
C. 小叶间导管
D. 排泄管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男性,25岁,因口腔颌面部创伤致舌体裂伤,出血明显,口底肿胀,来院就诊,最有效合理的止血方法是
A. 注射止血针
B. 指压患侧的颈总动脉
C. 用纱布块填塞止廊
D. 创口缝合止血
E. 做颈外动脉结扎术
1.正确答案 :C
解析:进入牙髓的有害物质,造成组织损害的主要有茵竺表面物质、细菌酶、毒素和代谢产物,造成牙髓损害的细菌般不分泌淀粉酶,而且淀粉酶的作用是水解淀粉,不会造成牙髓损害,所以C正确。内毒素是菌体表面物质,造成牙塑妻,所以A错误。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和硫酸软骨素酶是细菌酶,造成组织破坏,所以B、D、E错误。故选C。
2.正确答案 :D
解析:龈袋表现为牙龈肿胀增生,所以A选项错误。正常龈沟一般小于3mm,形成龈袋时龈沟可达3mm或更深,所以B选项错误。正常上皮附着在水平釉牙骨质界,因为龈袋没有上皮附着的丧失,所以C选项错误。龈袋因炎症而红肿流脓,所以E选项错误。龈袋即假性牙周袋,没有上皮附着的丧失,也既没有出现结缔组织附着水平降低,所以D选项正确。
3.正确答案 :A
解析:特异性抗体使用的是被动免疫方法,直接在口腔内与致龋菌抗原进行免疫,达到防龋目的。包括:①特异性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用致龋菌的单克隆和多克隆抗原免疫动物后,从动物提取特异性抗体,直接与口腔内致龋菌进行免疫反应达到防龋作用(A错)。②多肽抗体:这种抗体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疫苗免疫动物获得特异性抗体。③转基因抗体:这种抗体的产生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异性抗体分子整合到植物基因中,使转基因植物高水平表达单抗全长抗体分子。综合上述研究,特异性抗体直接作用于口腔内的致龋菌,可使致龋菌总数减少,黏附受抑制,龋发生率下降,较疫苗安全,并不使机体产生抗体,而其本身即为一种抗体,而不是抗原。故选A。
4.正确答案 :E
解析:对无牙颌患者在行上颌总义齿修复时,正确的义齿后缘应在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后2mm的连线上。腭小凹在上腭中缝后部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颤动线位于软腭与硬腭交界的部位。由此可见答案ABCD均不符合上总义齿后缘位置的要求。只有答案E对,故选E。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E
7.正确答案 :A
解析:3.单纯疱疹首选全身抗病毒治疗,一般选用无环鸟苷,故1小题选A;球菌性口炎是细菌感染性的,抗生素口服或注射,一般可选用青霉素、庆大霉素、螺旋霉素等,故2小题选C;白斑首要的措施是除去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故2小题选B。
8.正确答案 :B
解析: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包膜情况不一,光镜下以结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51%,占其良性肿瘤的88%。约8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罕见。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D
解析:考查对舌体裂伤处理原则的理解。正确答案是创口缝合止血。舌体是血液循环十分丰富的器官,裂伤后出血明显而且容易致口底肿胀或血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因此最佳处理是创口缝合止血。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