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物质
A. HBGF
B. PDGF
C. TGF-α
D. TGF-β
E. PDGF-AA
2. [多选题]下列属于骨髓外铁的是
A. 骨髓小粒的铁
B. 幼红细胞内的铁
C. 成熟红细胞内的铁
D. 单核巨噬细胞内的铁
E. 环形铁粒幼细胞中的铁
3. [多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为
A. 抗体可抑制巨核细胞成熟
B. 血小板主要在脾脏破坏
C. 抗体可通过胎盘
D. 本病可传染
E. 2/3患者有自身抗体
4. [多选题]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是
A. 脾
B. 胸腺
C. 肝
D. 淋巴结
E. 骨髓
5. [多选题]高尿酸血症可产生
A. 肝功能损害
B. 肾结石
C. 继发性痛风
D. 呼吸系统疾病
E. 肾功能损害
6. [多选题]可资鉴别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实体瘤的是
A. 累积范围广泛
B. 异常组织细胞呈斑片状浸润
C. 病灶分布不均匀
D. 一般不形成肿块
E. 无所谓的原发或转移病灶
7. [多选题]如果某男是B型血
A. 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型
B. 他的父亲可以是O型血
C. 他的孩子不是B型血就是O型血
D. 如果他的妻子是B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
E. 如果他的妻子是O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
8. [多选题]可合成vWF的细胞包括( )。
A. 血管内皮细胞
B. 巨核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血小板
E. 平滑肌细胞
9. [多选题]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不正确,影响了血样标本检测结果。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与0.105mol/L枸橼酸钠抗凝,APTT结果不变化
B. 血液与0.129mol/L枸橼酸钠抗凝,APTT结果延长
C. 血液与抗凝剂比4.5:1,PT结果显著变化
D. 血液与抗凝剂比7:1,APTT结果不受影响
E. 血液与抗凝剂比8:1,PT结果无显著变化
10. [多选题]多发性骨髓瘤骨骼受累的临床表现有
A. 骨硬化
B. 早期可无骨骼X线所见
C. 溶骨性损害
D. 骨质疏松
E. 病理性骨折
11. [多选题]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胞质嗜碱性逐渐加强
B. 胞核由小到大变化
C. 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粗糙
D. 核仁从无到有
E. 胞质中颗粒从多到少
12. [多选题]淋巴瘤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
A. 发热
B.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C. 疼痛
D. 盗汗
E. 局部肿块
13. [多选题]提出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HSC)的概念的依据是
A. 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
B. 维持体内恒定的血细胞数量
C. 1961年Till等在动物发现了造血干细胞
D. 1979年,体外培养人造血祖细胞成功
E. 采用了天然的细胞标志纯化造血干细胞和发展体外造血干细胞培养技术
14. [多选题]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史应注意询问
A. 药物、毒物或放射线的接触史
B. 家族史
C. 相关的阳性体征
D. 急、慢性感染史
E. 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速度、持续时间和周期性
15.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型
A. 全抗原细胞型
B. 自身免疫型
C. 半抗原细胞型
D. 免疫复合型
E. 补体型
16. [多选题]脾功能亢进切除的指征是
A. 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的感染史
B. 相当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
C. 患者年轻
D. 严重溶血性贫血
E. 脾大显著,造成明显的压迫症状
17. [多选题]葡萄糖耐量试验标本的标准采集方法是( )。
A. 共采血5次,分别是空腹,口服葡萄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
B. 口服75g葡萄糖,混入250ml饮用水中,5分钟内喝完
C. 口服50g葡萄糖,混入250ml饮用水中,5分钟内喝完
D. 采血前一周每日主食不低于200g
E. 采血当天空腹,禁止激烈运动
18. [多选题]可使维生素K摄入不足的原因有
A. 长期进食过少或不能进食
B. 胆道疾病
C. 吸收不良综合征
D. 长期低脂饮食
E. 长期口服抗生素
19. [多选题]白细胞减少症骨髓象特征是
A. 粒系细胞数量明显减低
B. 缺乏原粒及早幼粒细胞
C.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D. 红细胞系正常
E. 巨核细胞系正常
20. [多选题]止血的机制是
A. 凝血因子参加
B. 组织损伤释放血小板第Ⅲ因子及凝血因子Ⅲ,促使Ⅻ因子活化
C. 二磷酸腺苷促进血小板聚集
D. 受损部位血流缓慢
E. 局部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