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各项,是对开窍剂使用注意事项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 中病即止
B. 孕妇慎用
C. 多加热煎煮
D. 辨明闭证脱证
E. 辨明病性属寒属热
2. [单选题]适合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于中暑高热,热毒郁于血分以及急性胃肠炎的穴位是
A. 内关
B. 合谷
C. 曲泽
D. 地机
E. 神门
3. [单选题]以脐为标志,脐窝中央取神阙穴,属于何种腧穴定位法
A. 固定标志定位法
B. 活动标志定位法
C. 骨度分寸定位法
D. 简便定位法
E. 横指同身寸定位法
4. [单选题]不属于医学道德评价客观标准的是
A.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
B.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的健康与长寿
C.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D.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E.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医院的经济创收和发展
5. [单选题]某病人,因医生开药少而且便宜,所以对医生有意见,诊治医生在对病人作解释时,以下哪一点是不当的
A. 对症下药
B. 合理配伍
C. 节约费用
D. 医生权力有限
E. 遵守医疗报销制度
6. [单选题]具有清肝热、息肝风、平肝阳功效的药物是
A. 石决明
B. 珍珠母
C. 牛黄
D. 决明子
E. 羚羊角
7. [单选题]期门的定位是,乳头直下( )
A. 第5肋间隙
B. 第6肋间隙
C. 第7肋间隙
D. 第8肋间隙
E. 第9肋间隙
8. [单选题]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A. 隔姜灸
B. 间接灸
C. 瘢痕灸
D. 蒜泥灸
E. 直接灸
9. [单选题]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
A. 目
B. 耳
C. 头
D. 髓
E. 心
10. [单选题]《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膻中的主要功能有
A. 产生七情
B. 聚藏精气
C. 代君行令
D. 辅助血行
E. 以上都是
11. [单选题]黄龙汤与调胃承气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生地、玄参
B. 生地、麦冬
C. 人参、当归
D. 人参、甘草
E. 大黄、芒硝
12. [单选题]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
A. 脉浮弱
B. 脉浮紧
C. 脉沉弱
D. 脉沉紧
E. 脉迟
13. [单选题]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 库欣综合征
B. 化脓性感染
C. 寄生虫病
D. 肺结核
E. 伤寒
14. [单选题]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是指
A. 危害社会行为
B. 思想活动行为
C. 犯罪的客体
D. 犯罪的对象
E. 犯罪的社会关系
15. [单选题]“寒热”是
A. 辨病因的纲领
B. 辨虚实的纲领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6. [单选题]针灸治疗目赤肿痛的主穴是
A. 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
B. 合谷、肝俞、阳陵泉、三阴交
C. 曲池、足三里、太阳、丝竹空
D. 曲池、足三里、太阳、睛明
E. 攒竹、丝竹空、合谷、太冲
17. [单选题]大头瘟初期见
A. 肺卫证
B. 气分证
C. 卫气同病
D. 热郁少阳
E. 营分证
18. [单选题]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除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外,还有
A. 黄连、黄柏
B. 栀子、连翘
C. 黄连、黄芩
D. 柴胡、枳壳
E. 黄芩、黄柏
19.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牢脉的特点
A. 沉取始得
B. 推筋着骨始得
C. 势大而弦
D. 脉长
E. 搏动有力
20. [单选题]可出现脉压增大的疾病是
A. 动静脉瘘
B.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C. 缩窄性心包炎
D. 胸腹动脉型大动脉炎
E. 肾上腺皮质肿瘤
1.正确答案 :C
解析: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开窍剂适用于窍闭神昏之证。本证可分为热闭和寒闭两种。热闭多见高热,神昏,谵语,甚或痉厥等;寒闭多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等。
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辨别病证虚实。本类方剂只适用于邪盛气实之闭证,对于汗出肢冷、气微遗尿、口开目合之脱证,即使神志昏迷,也不宜应用。辨别闭证之属热属寒,热闭者治以凉开,寒闭者治以温开。.对于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只宜寒下,不宜用开窍剂。开窍剂大多为芳香药物,善于辛散走窜,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久服则易伤元气,故临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开窍剂中的麝香等药有碍胎元,孕妇慎用。本类方剂多制成丸、散剂或注射剂,不宜加热煎煮,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散失,影响疗效。
2.正确答案 :C
解析:曲泽 合穴
定位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 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疾;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3.正确答案 :A
解析: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4.正确答案 :E
解析:医德评价
医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医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
两种类型: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三个标准:疗效、科学、社会
三种评价方式:舆论、信念、习俗
5.正确答案 :D
6.正确答案 :E
解析: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有良好的清肝热、息肝风、平肝阳作用,故应选E。
7.正确答案 :B
8.正确答案 :D
解析: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祛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9.正确答案 :C
解析:头
10.正确答案 :C
解析:代君行令。
11.正确答案 :E
12.正确答案 :D
13.正确答案 :C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休克、库欣综合征等。寄生虫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4.正确答案 :A
15.正确答案 :D
解析:寒热
重点: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png]
16.正确答案 :A
解析: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17.正确答案 :C
18.正确答案 :C
解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所致。治宜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方中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黄连黄芩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合,使寒热得除,气机得畅。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19.正确答案 :B
20.正确答案 :A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