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湿温,身热不扬,脘痞腹胀,大便溏泻,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治宜
A. 宣开湿浊
B. 芳香宣化
C. 活血化瘀
D. 清热化湿
E. 燥湿化浊
2. [单选题]蕲蛇的主治病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皮肤顽癣
B. 破伤风
C. 风湿顽痹疼痛
D. 跌打损伤瘀痛
E. 中风半身不遂
3. [单选题]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肺失宣降,咳嗽较重者,宜用
A. 银翘散
B. 麻杏石甘汤
C. 清燥救肺汤
D. 桑杏汤
E. 桑菊饮
4. [单选题]病人便溏,伴见纳呆呕恶,脘腹胀闷,头重如裹,苔白腻,最宜诊断为
A. 风湿犯表证
B. 湿热蕴脾证
C. 肝脾不和证
D. 寒湿困脾证
E. 脾阳虚证
5. [单选题]痰饮病的形成与何脏关系最为密切
A. 肺
B. 肝
C. 心
D. 肾
E. 脾
6. [单选题]用治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的药物是
A. 山豆根
B. 马勃
C. 鱼腥草
D. 薄荷
E. 射干
7. [单选题]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 心中
B. 胸中
C. 肺中
D. 足大趾内端
E. 手小指端
8. [单选题]据《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可出现
A. 痛而闭不通
B. 痛而呕
C. 后泄腹痛
D. 痛而尿赤
E. 宿昔而成积
9. [单选题]日常麻烦带来的苦恼所构成的应激称为
A. 困扰
B. 焦虑
C. 痛苦
D. 沉没
E. 担忧
10. [单选题]西医学认为拔罐疗法能够引起体内的生物学效应,以下哪种功能是拔罐疗法不能达到的
A. 促进新陈代谢
B. 增强骨骼强度
C. 调节大脑功能
D. 提高免疫能力
E. 调节肌肉功能
1.正确答案 :E
2.正确答案 :D
解析:蕲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2.小儿惊风,破伤风。
3.麻风,疥癣。
4.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煎汤,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3.正确答案 :E
解析:风温邪袭肺卫常见方证有二:以咳嗽为主症,偏于肺失宣降宜用桑菊饮;而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为主症,偏于卫气闭郁宜用银翘散。
4.正确答案 :D
5.正确答案 :E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6.正确答案 :E
7.正确答案 :E
解析:手小指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指、趾)交接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指、趾)交接.png]
8.正确答案 :A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