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大叶性肺炎的好发人群是( )。
A. 儿童
B. 青年
C. 老年
D. 体弱多病者
E. 久病卧床者
2. [单选题]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
A. 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 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C. 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D. 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3. [单选题]由于内痔的动脉供应,其好发部位多在截石位的( )
A. 3、5、10点
B. 1、5、9点
C. 3、7、9点
D. 1、6、11点
E. 3、7、11点
4. [单选题]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安静时正常值为0.84
B. 比值减少,意味着肺泡无效腔相对增大
C. 肺尖部增大.可达3以上
D. 肺下部减小
E. 栓塞时,比值增大
5. [单选题]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为( )。
A. 冠状面
B. 水平面
C. 横切面
D. 矢状面
6. [单选题]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
A. D抗原
B. A抗原
C. E抗原
D. C抗原
E. B抗原
7. [单选题]磺酰脲类降血糖的机制是( )
A. 抑制葡萄糖形成
B. 促进胰岛素释放
C. 延缓葡萄糖吸收
D. 减少糖原异生
8. [单选题]胸膜腔( )。
A. 其内压等于大气压
B. 左、右胸膜腔相通
C. 是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D. 由壁胸膜相移行围成
9. [单选题]下列喉软骨中,( )形似盾牌,为最大的喉软骨。
A. 会厌软骨
B. 环状软骨
C. 勺状软骨
D. 甲状软骨
10. [单选题]根据医学伦理学的相关知识,下列不属于侵犯患者隐私保护权的行为是()。
A. 医师告诉自己的妻子,某患者患有乙肝
B. 医生向保险公司提供某患者的家庭住址
C. 医生告诉自己的同学,某患者身上有一块胎记
D. 医师向医院报告,某患者有脊髓灰质炎
1.正确答案 :B
解析: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季节。
2.正确答案 :D
解析: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3.正确答案 :E
解析: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直肠上动脉是直肠的动脉中最主要的一支。它在直肠上端背面分为左、右两支。沿直肠两侧下行,达齿状线上方黏膜下层,是内痔的主要供应血管。其分支分别位于左侧、右前和右后。所以,这三处成为痔的好发部位。当病人位于截石位时相当于3、7、11点处。
4.正确答案 :B
解析:正常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4。但肺泡通气量和毛细血管血流量在肺内的分布不均匀,肺尖可高达3.3,肺底可低至0.63。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肺泡无效腔增大;反之,比值下降,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相当于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肺动脉栓塞时,血流相对降低,通气血流比值会增大。所以B错误,其余选项均正确。
5.正确答案 :D
解析:矢状面是指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剖面。
6.正确答案 :A
解析:Rh血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主要有D、C、E、c、e等,其中D抗原性最强,受检红细胞与抗D血清发生凝集者为阳性,故Rh阳性即红细胞膜上有D抗原。
7.正确答案 :B
解析:磺酰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是:(1)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所以,磺酰脲类药物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有效,对1型糖尿病及切除胰腺的动物无作用。
8.正确答案 :C
解析: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9.正确答案 :D
解析: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单一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两块前缘相互融合的近似四边形的软骨板组成,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
10.正确答案 :D
解析:任何公民都有使自己的个人生活秘密不被公开的权利。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有更多机会掌握患者的隐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保守患者的个人隐私,如身体和精神缺陷、传染病史等等。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不仅体现对患者的尊重,更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将给患者本人、他人或社会带来的危害大于这种权利带来的损失时,医务人员可以超越患者的权利要求。脊髓灰质炎属于乙类传染病,应该上报。为了诊治病情而进行的上报属于正常正规的上报行为。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