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肺动脉栓塞更易发生于
A. 右侧和下肺叶
B. 左侧和下肺叶
C. 右侧和上肺叶
D. 左侧和上肺叶
E. 全肺
2. [单选题]苯丙酮尿症患儿需定期监测
A. 血苯丙氨酸
B. 尿三氯化铁
C. 尿蝶呤
D. 血酪氨酸
E. 尿有机酸
3. [单选题]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自发性腹膜炎
B. 肝性脑痛
C. 门静脉血栓形成
D. 上消化道出血
E. 原发性肝癌
4. [单选题]男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有严重的智力低下、聋哑。估计其甲状腺功能减退始于
A. 胎儿期或新生儿期
B. 1~3岁
C. 5~10岁
D. 11-17岁
E. 18岁以后
5. [单选题]高血压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A. 大脑中动脉
B. 豆纹动脉
C. 大脑基底动脉
D. 内囊动脉
E. 大脑前动脉
6. [单选题]肾结核最主要症状为
A. 全程血尿
B. 慢性进行性膀胱刺激症状
C. 脓尿
D.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E. 肾绞痛
7. [单选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狼疮带是指带状免疫荧光出现于
A. 关节滑膜内
B. 血管壁
C. 肾小球基膜
D. 真皮与表皮交界处
E. 心内膜
8. [单选题]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G
C. IgM
D. IgD
E. IgE
9. [单选题]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其时限是
A. 2小时内
B. 4小时内
C. 6小时内
D. 8小时内
E. 24小时内
10. [单选题]男,18岁。发作性胸闷3年,再发2天。发作多以凌晨为著,无咯血和发热,发作时不经药物治疗可逐渐缓解。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支气管炎
B. 过敏性肺炎
C. 左心衰竭
D. 支气管哮喘
E. 胃食管反流病
1.正确答案 :A
解析:肺栓塞大部分原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也就是通过体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栓塞,右心房连接肺动脉,所以说右侧和下肺叶
2.正确答案 :A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所以需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选A。
3.正确答案 :D
解析:肝硬化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肝性脑病、感染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损伤、腹腔积液。
4.正确答案 :A
解析:胎儿甲状腺于妊娠第6周开始发育,是最早发育的内分泌腺,主要促进脑与骨的生长发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期,以往称呆小病或克汀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生理功能低下。
5.正确答案 :B
解析: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占50%~60%。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引起的,血肿常向内扩展波及内囊。故选B。
6.正确答案 :B
解析:肾结核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尿频往往最早出现。故选B。肾结核常表现为终末血尿,少数表现为全程肉眼血尿,肾结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脓尿,肾结核一般无腰痛,当输尿管被血块、干酪样物质堵塞时,可引起绞痛。
7.正确答案 :D
解析:约8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镜下可见表皮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质栓形成、基底细胞液化等,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水肿,基底膜、小动脉壁和真皮的胶原纤维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免疫荧光可见真皮和表皮交界处有IgG、lgM及C3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的荧光带,即“狼疮带,”,具有诊断意义。
8.正确答案 :B
解析: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的产物,存在于血管内外的体液中和B细胞的膜上,分为IgG、IgA、IgM、IgD及IgE五类。IgG能通过胎盘,脐血中IgG高于母体水平,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和过期胎儿的IgG水平低于母体。
9.正确答案 :C
解析: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故选C。
10.正确答案 :D
解析:本例年轻患者,发作性胸闷,以凌晨为著,发作时不经药物治疗可逐渐缓解,最可能的诊断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一般哮喘发作时查体可闻及哮鸣音,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慢性支气管炎及过敏性肺炎查体肺内有干湿性啰音等变化,与本题不符。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