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对象是( )
A. 小学生
B. 中学生
C. 中小学生
D. 中学生与大学生
E. 小学生、中学生与大学生
2. [单选题]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以上均是
3. [单选题]成人摄入混合膳食时,因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 )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4.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
5. [单选题]构成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 封面信
B. 指导语
C. 问题与答案
D. 编码与登记
E. 问卷封底
6. [单选题]易患性是指
A. 多因子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引起的生物差异或在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的程度
B. 多因子遗传病中,单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患病风险
C. 多因子遗传病中,单纯有环境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D. 多因子遗传病中,人群个体易于或不易于患某种疾病的属性变量
E. 人群中遗传病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
7. [单选题]与苯中毒密切相关的是( )
A. 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意向性震颤
D. 白内障
E. 肢端溶骨症
8. [单选题]人们对于自己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判断是
A. 知觉到危险性
B. 知觉到严重性
C. 知觉到易感性
D. 后果严重性认识
E. 行为改变的障碍
9. [单选题]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是
A. 实验因素、实验效应、受试对象
B. 实验因素、实验效应、研究人员
C. 受试对象、研究人员、实验因素
D. 受试对象、干扰因素、实验因素
E. 实验因素、实验效应、实验场所
10. [单选题]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健康人
B. 亚临床病人
C. 病人
D. 疾病
E. 人群
11. [单选题]关于内暴露标志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可靠依据
B. 与外环境暴露比较可增加可靠性
C. 由于个体差异造成仅能定性测量
D. 常用于外源性致癌物的暴露水平
E. 可用于探讨肿瘤发生的病因
12. [单选题]噪声所致听力曲线图上的V形下陷常发生在
A. 500~2000Hz
B. 1000~3000Hz
C. 2000~5000Hz
D. 3000~6000Hz
E. 4000~8000Hz
13. [单选题]某乡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乡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为
A. 散发
B. 暴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E. 局部流行
14. [单选题]社会调查研究首先要提出研究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提出不包括下列哪个原则
A. 需要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E. 方便性原则
15. [单选题]比较两家医院10年门诊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为
A. 直条图
B. 构成图
C. 线图
D. 散点图
E. 统计地图
16. [单选题]豆类中含有的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的物质是
A. 维生素
B. 矿物质
C. 抗营养因子
D. 豆类蛋白
E. 生物活性物质
17. [单选题]人财物、政策等属于
A. 健康问题分析
B. 行为问题分析
C. 资源分析
D. 确定优先项目
E. 制订干预策略和实施计划
18. [单选题]对农村家庭主妇进行生活技能训练,使她们成为家庭保健员。属团体行为干预手段中的
A. 开发领导
B. 动员群众
C. 培训骨干
D. 利用舆论和规范力量
E.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19. [单选题]化妆品与外用药品的主要区别是
A. 使用的部位不同
B. 获取的渠道不同
C. 涂抹的方式不同
D. 剂量和时间上的不同
E. 剂型的不同
20. [单选题]有一种污染物,它是含氯碳氢化合物的燃烧产物,易溶于脂肪组织,是已知的人类致癌物,也是一种环境激素。该污染物可能是
A. 多环芳烃
B. 二噁英
C. 苯并(a)芘
D. 有机磷
E. 醛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