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
A. 邪正盛衰
B. 气血失常
C. 外感六淫
D. 阴阳失调
E. 津液代谢失常
2. [单选题]固冲汤中用量最大的饮片是
A. 生黄芪
B. 炒白术
C. 煅龙骨
D. 煅牡蛎
E. 棕榈炭
3. [单选题]对于药材粉碎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轻研冰片
B. 重研麝香
C. 水飞朱砂
D. 桃仁串料
E. 乌鸡蒸罐
4. [单选题]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神农本草经》
B. 《新修本草》
C. 《本草纲目》
D. 《本草纲目拾遗》
E. 《证类本草》
5. [单选题]不属于茯苓药材性状特征是
A.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B. 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
C. 体轻,能浮于水面
D.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E. 断面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6. [单选题]临床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大青叶、苦参
B. 黄芩、栀子
C. 大青叶、金银花
D. 黄芩、青蒿
E. 栀子、知母
7. [单选题]寓有"培土生金"之意的方剂是
A. 补中益气汤
B. 参苓白术散
C. 四君子汤
D. 左金丸
E. 麦味地黄丸
8. [单选题]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的部门是
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
C.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D.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E. 卫生部
9. [单选题]下列方剂中可用治黄疸的是
A. 保和丸
B. 枳实消痞丸
C. 当归拈痛汤
D. 栀子柏皮汤
E. 厚朴温中汤
10. [单选题]适合冰片的粉碎方法是
A. 水飞法
B. 加液研磨法
C. 重研法
D. 混合粉碎法
E. 低温混合法
1.正确答案 :C
解析: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邪作用于人体,机体的正气必然奋起抗邪,而形成正邪相争,破坏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或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使气血运行紊乱,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因此,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个疾病、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总体来说,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病机变化一般规律是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是分析认识各种各类疾病和病证的理论基础。因此,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属于基本病机。外感六淫不属于此。
2.正确答案 :B
解析:固冲汤用白术一两为君。
3.正确答案 :D
4.正确答案 :A
解析: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故答案选A。
5.正确答案 :C
解析: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气微,味淡,嚼之粘牙。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白茯苓)、淡红色(赤茯苓),或淡棕色(赤茯苓)。故此题应选C。
6.正确答案 :C
解析:大青叶的体外抗菌范围广,对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真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靛蓝、靛玉红可能是其抗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大青叶、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对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而金银花也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①抗菌范围广: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绿脓杆菌。②抗病毒,提高动物抗病毒感染能力。③特点:金银花与连翘、青霉素等合用,抗菌作用互补或增强。④抗菌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故此题应选C。
7.正确答案 :B
解析:参苓白术散兼有和胃渗湿作用,并有保肺之效,为"培土生金"法中常用方剂。
8.正确答案 :A
解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规章和政策,并监督实施;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组织鉴定,已确认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可依法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9.正确答案 :D
解析:栀子柏皮汤组成:栀子10克(劈)、甘草3克(炙)、黄柏6克。用治湿热黄疸。故此题应选D。
10.正确答案 :B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