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气之主"指的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单选题]"气之主"指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单选题]患者,女,57岁。有15年肺胀病史。1周前,劳累后出现面浮肢肿,呼吸浅促难续,心悸,胸脘痞闷,尿少,畏寒,食少纳呆,舌苔白滑,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 参附汤
B. 济生肾气丸
C. 真武汤
D. 金匮肾气丸
E. 实脾饮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患者女性,45岁,一年前患乙肝,经治疗后现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月经不调,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涩。此证当以何法治疗
A. 补血养肝
B. 滋养肝阴
C. 滋补肾阴
D. 补血养心
E. 滋养肝肾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贯心脉,行呼吸"之气是指
A. 元气
B. 营气
C. 宗气
D. 水谷之气
E. 清气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纤维性骨炎的主要原因是
A. 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
B. 尿钙排泄增多
C.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 活性维生素
E. 尿磷排泄减少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主升清"是哪一个脏的生理功能
A. 肺
B. 心
C. 脾
D. 肝
E. 肾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疏凿饮子与舟车丸组方配伍上的相同点是
A. 二方均有解表攻里的功用
B. 二方均使用了泻下逐水药
C. 二方均配伍了逐水药与行气药
D. 二方均治阳水实证
E. 二方均未配伍利水药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黄汤证的病机
A. 外感风寒
B. 肺气失宣
C. 卫强营弱
D. 毛窍闭塞
E. 卫郁营涩
正确答案 :C
解析:麻黄汤证的病机是风寒束表,肺气不宣。卫强营弱是桂枝汤证的病机。
[单选题]患者男,50岁,素喜肥甘醇酒,昨日鼻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治疗宜选
A. 泻白散
B. 玉女煎
C. 茜根散
D. 白虎汤
E. 化肝煎
正确答案 :B
解析:从患者症、舌、脉判断为胃热炽盛之鼻衄,治当以玉女煎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单选题]槟榔杀绦虫时,其用量是( )
A. 1~3g
B. 0.1~0.2g
C. 5~10g
D. 30~60g
E. 15~25g
正确答案 :D
肺气肿是指肺内残气增多,持续扩张性病变,主要累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的证书由哪一部门颁发下列不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是有机磷中毒出现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气管和左、右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远
几乎无钠潴留作用的药物是( )患者,按之不减,听力减退,便秘,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重量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语言活动功能#
皮质沟回数心的功能#
脾的功能
肝的功能
肺的功能
肾的功能脊髓
机体内环境指的是下列关于胆囊管的叙述错误的是神阙穴旁开2寸处的腧穴是太阳病误下,出现下利不止,选用以下哪一方治疗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患者女,痛处不移,伴有月经不调,该病例中医辨证为下列关于胆囊的描述正确的是
口渴心烦,胸闷气喘,咳嗽痰多,苔白厚,暑湿内阻
暑湿壅滞肺络#
暑湿困阻中焦
暑湿弥漫三焦
暑湿伤及上焦肺卫猝然昏仆,而Ⅱ型肺泡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其经典的医德文献,为当今的
堪称中国古代医德史上的一座高峰。据史书记载,隋文帝请他当国子博士,他托病不去;唐太宗召他到京师咨询,他谢绝;唐高宗时,他又回绝了做谏议大夫的皇命。他对病人却从不怠慢:93岁时病归故里,仅经他亲手治疗的麻风病
冬季为重、平素身倦乏力,气息短促,既往无胸痛、发绀、水肿及气短。查体:血压180/80mmHg,心率45次/分,其反复晕厥伴抽搐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具有温肺化饮,秋季治疗
大椎、风门、肺俞,夏季治疗
肺俞、太渊、尺泽、合谷,
赵某,女,46岁。带下半年,色白质稀;气腥,伴神倦体乏,食欲不振,脉迟濡,苔白滑。针灸取穴为下列哪项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特异性下面的骨度分寸错误的是突然大出血时多见足临泣、行间、阴陵泉、三阴交
三阴交、带脉、
男,42岁。胃脘胀痛,攻痛连胁,嗳气频作,并呕逆酸苦,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沉弦。治疗应首选(2002)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髌骨骨折X线摄片取足阳明、足厥阴经穴#
足阳明经穴
手、足少阳经穴
任脉、足太阴经穴
足太阳、督脉
下列腧穴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脑出血的内科疗法中,丹痧密布,赤紫成片,有的可能对寻求病因有帮助。慢性再障性贫血的首选治疗药物应是雄激素,芒硝三合(9g)。故选C。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依赖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而
下列腧穴中,治疗梅核气、噎膈首选的是中枢性面瘫不会出现哪种改变阳黄的主要治法是承浆
廉泉
天突#
膻中
中脘一侧鼻唇沟变浅
一侧额纹消失#
不能鼓腮
一侧口角下垂
不能露齿疏肝利胆
健脾化湿
利湿化浊
逐瘀退黄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