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 )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长”。
A. 寒邪
B. 风邪
C. 暑邪
D. 湿邪
2. [单选题]解表剂适用于除( )以外的各种病证。
A. 麻疹已透
B. 外感风寒
C. 疮疡初起
D. 风温初起
3. [单选题]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
A. 肺、肾
B. 脾、肺
C. 肝、肺
D. 心、肺
4. [单选题]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
A. 津血同源
B. 气能摄血
C. 津能载气
D. 气能生血
5. [单选题]“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典出( )。
A. 《史记》
B. 《孟子》
C. 《周易》
D. 《论语》
6.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
A. 辨证求因,审因法治
B. 审察内外整体统一
C. 阳病治阴
D.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7. [单选题]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 )理论的具体应用。
A. 津能载气
B. 气能行津
C. 津能生气
D. 气能生津
8. [单选题]《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 )。
A. 脾之大络
B. 肺之大络
C. 胃之大络
D. 心之大络
9. [单选题]( )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 项强
B. 身体痛
C. 头痛
D. 恶寒
10. [单选题]和血共进于脉中,称“荣气”是( )。
A. 营气
B. 寒气
C. 元气
D. 卫气
1.正确答案 :B
解析:长者,使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故《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日:“风者,百病之长也。”
2.正确答案 :A
解析:解表剂适用于外感病症或疾病的初起阶段。故此题应选C。
3.正确答案 :A
解析: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喘证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病性有虚实两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多为实喘之因;劳欲、久病则为虚喘之由,二者可相互转化:实喘久病迁延不愈,可耗伤肺肾之气,致肺肾气虚或阴虚,肺不主气或肾不纳气,成为虚喘。
4.正确答案 :A
解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皆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对于失血患者,不宜妄用汗法;对于多汗夺津或因吐、泻等致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此即“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5.正确答案 :C
解析:《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为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6.正确答案 :C
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7.正确答案 :B
解析: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如若气虚,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进行,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都可以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并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也可以称为“气不化水”。临床上要消除这些病理产物及其产生的病理影响,常常将利水湿、化痰饮的方法与补气、行气法同时并用,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应用。
8.正确答案 :C
解析:《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9.正确答案 :B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0.正确答案 :A
解析:营气,又名“荣气”,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作用的气。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