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5天前开始出现下颌前部牙痛,急剧加重,因医疗条件有限,未予治疗。3天前开始出现舌上抬,颈前部剧烈疼痛、肿胀,迅速蔓延至双侧颌下区,患者明显感到憋气,急诊求治。查见患者端坐呼吸,双侧颈部肿胀明显,皮肤色暗红,可及捻发音。该患者的正确诊断是
A. 化脓性舌下腺炎
B.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C. 下颌下间隙感染
D. 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E. 腐败坏死性牙龈炎
2. [单选题]口腔周围皮肤寻常狼疮一般发生于
A. 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的个体
B. 无结核病灶免疫功能较好的青少年或儿童
C. 机体衰弱,抵抗力相当低下的患者
D.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个体
E. 对光敏感的个体
3. [单选题]干槽症的特征性表现是
A. 冷热痛
B. 开口受限
C. 拔牙创内无血凝块
D. 术后3~5天肿痛未开始消退
E. 术后1~3天放射性疼痛
4. [单选题]有关龋病牙菌斑微生物学,以下哪项不正确
A. 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主要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
B.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人类患龋者口腔中血链球菌的检出率增高
C. 所有放线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
D. 产碱细菌能减轻牙菌斑中酸的有害影响
E. 牙菌斑的产酸活性与龋病发病密切相关
5. [单选题]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
A. 髓腔为低密度影像
B. 牙槽突高度应达到牙颈部
C. 年轻人牙髓腔宽大
D. 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
E. 密度最高的组织是牙釉质
1.正确答案 :B
解析: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是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通常波及双侧颌下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口底多间隙感染可来自下颌牙的根尖周炎、冠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颌骨骨髓炎、领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腺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损伤等。引起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厌氧性的腐败坏死性细菌,但常常是以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性细菌感染,如产气荚膜杆菌、厌氧链球菌等。由化脓性病原因引起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病变初期肿胀多在一侧颌下间隙或者舌下间隙,局部特征与颌下间隙或者舌下间隙蜂窝织炎相似。腐败坏死性细菌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又称为卢德维咽峡炎Ludwigangina),软组织副性水肿非常广泛,病程进展迅速,肿胀范围可上至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严重者可达胸前部。病人口底和舌体可出现水肿,舌体肿大抬高,前牙呈开牙合状态,如肿胀向舌根、会厌或颈前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症状,患者不能平卧,有窒息危险。局部皮肤颜色暗红,因肌肉坏死、皮下组织软化,挤压皮肤呈不易恢复的凹陷,有气体存在,可触及捻发感。【考点提示】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感染来源和临床特点
2.正确答案 :B
3.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是临床知识题,考核"干槽症特征"。干槽症的特点是拔牙后2~3天才出现持续性疼痛,拔牙窝内空虚、骨面暴露、牙槽壁触痛、对冷热敏感,有时拔牙窝内有腐败变性血块,但非正常血凝块。选择C(术后1~3天放射性疼痛),是和拔牙后疼痛相混淆。拔牙后即出现放射性疼痛与拔牙创伤大或同侧牙存在牙髓炎有关。
4.正确答案 :B
5.正确答案 :D
解析:牙骨质覆盖于牙本质上,很薄,在X线片上不易与牙本质相区别。故选A。牙髓腔具有年轻人宽大,老年人变窄小的增龄性变化特点,而且呈低密度影像。釉质为人体钙化程度最高者,在牙体线片上影像密度为最高。牙槽突高度若低于牙颈部,提示牙周病存在。【考点提示】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的正常影像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