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水火不济”反映的是( )两脏间的平衡失调。
A. 肝与肾
B. 心与肾
C. 脾与心
D. 心与肝
2. [单选题]正气的基本概念是( )。
A. 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B. 防御外邪侵袭之卫气
C. 根于下焦之元气
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气
3. [单选题]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
A. 津血同源
B. 气能摄血
C. 津能载气
D. 气能生血
4. [单选题]和血共进于脉中,称“荣气”是( )。
A. 卫气
B. 元气
C. 寒气
D. 营气
5. [单选题]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为破伤风,这属于发病类型中的( )。
A. 继发
B. 徐发
C. 复发
D. 伏而后发
1.正确答案 :B
解析:“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肾既交,水火既济。”
2.正确答案 :A
解析: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于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防御能力具体表现在抵御外邪入侵、驱邪外出、修复调节能力及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等方面。
3.正确答案 :A
解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皆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对于失血患者,不宜妄用汗法;对于多汗夺津或因吐、泻等致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此即“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4.正确答案 :D
解析:营气,又名“荣气”,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作用的气。
5.正确答案 :D
解析:伏而后发,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外感性疾病多见于感受温热邪气所形成的“伏气温病”等。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为破伤风、狂犬病等亦属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形成的机理多是由于当时感邪较轻,或外邪入侵时正气处于内敛时期,而邪气处于机体较浅部位,因而正邪难以交争,邪气得以伏藏。伏邪发病时,病情一般较重且多变。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