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是
A. 病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
B. 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有关
C. 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
D. 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和酶
E. 引起多处肺实变
2. [多选题]在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由大至小依次为
A.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B.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
C.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D.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E. 司帕沙星>莫西沙星
3. [多选题]小儿初次感染结核时,结核菌常在下列哪些部位形成原发灶
A. 脑组织
B. 以上都不是
C. 咽部
D. 肺部
E. 肠道
4. [单选题]内服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 龙骨
B. 朱砂
C. 石决明
D. 磁石
E. 牡蛎
5. [多选题]继发性气胸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
A. COPD
B. 肺化脓性病变
C. 哮喘
D. 子宫内膜异位
E. 机械通气
1.正确答案 :ABC
解析: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pneumonia,MP)引起的肺炎。支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有关。故CDE正确。【避错】A选项错误点在于支原体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起作用。B选项错误,支原体主要引起肺间质性病变,不侵入肺实质。故排除AB。避错方法:熟记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
2.正确答案 :ACD
解析:对结核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莫西沙星最低,比左氧氟沙星低2倍,比左氧氟沙星低于4倍,左氧氟沙星比氧氟沙星低2倍,氧氟沙星比环丙沙星低2倍。因此,ABE正确。
3.正确答案 :CDE
解析:小儿结核病指的是初生至14岁儿童所患结核病。小儿初次感染结核时,结核菌常于肺脏、咽部及肠道等形成原发灶。小儿初染结核病是成年期续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故ABC正确。【避错】D选项错误点在于结核性脑膜炎常继发于急性血性播散性结核;E显然错误。故排除DE。避错方法:熟记小儿结核的易发部位。
4.正确答案 :B
5.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继发性气胸多见于有基础肺部病变者,胸膜上有异位子宫内膜也可引起气胸。故ABCDE均正确。【避错】本题易出现漏选。主要考察学生对肺部基础疾病的掌握情况,注意避免漏选。避错方法:熟记继发性气胸的病因。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