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 中枢突触的多少
C. 刺激的强弱
D. 感受器的敏感性
E. 效应器的敏感性
2.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B. 先进的仪器诊断技术
C. 调查分析
D. 精确的检测手段
E. 精湛的实验技术
3. [单选题]肺泡回缩力主要来自
A. 肺泡的弹性纤维
B. 肺泡膜的液体分子层表面张力
C. 胸内负压
D. 胸廓弹性回缩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4. [单选题]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N原子,它们直接来源于
A. 氨,谷氨酰胺
B. 谷氨酸,天冬氨酸
C. 鸟氨酸,天冬氨酸
D. 氨,谷氨酸
E. 氨,天冬氨酸
5. [单选题]关于大豆类的营养价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含量高
B. 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较多
C.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D. 磷脂含量较多
E.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较难消化
6. [单选题]螨虫+过度使用化妆品易引起
A.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B. 光变应性皮炎
C. 化妆品性痤疮
D. 皮炎型酒糟鼻
E.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7. [单选题]易发生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食物为
A. 臭豆腐
B. 猪肝
C. 鸡蛋
D. 牛奶
E. 方便面
8. [单选题]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
A. 降低研究效率
B. 提高研究效率
C. 对研究效率无影响
D. 无法估算暴露因素的作用
E. 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9. [单选题]下列关于葡萄糖在体内糖酵解的正确叙述是
A. 在有氧条件下转变成甘油并释放能量
B. 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乳酸并释放能量
C. 在有氧条件下转变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
D. 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乙醇并释放能量
E. 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
10. [单选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
A. 肝
B. 肾
C. 脾
D. 骨髓
E. 血液
1.正确答案 :B
解析:从刺激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为止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反射时。兴奋通过中枢部分较慢,这是因为兴奋通过突触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兴奋通过一个突触约需0.5~0.9 ms。因此,在一个反射弧中,通过中枢的突触数愈多,中枢延搁所需时间愈长。
2.正确答案 :C
解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制定调查设计方案 它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计划。搜集资料的计划在整个设计中占主要地位。
3.正确答案 :B
解析:肺回缩力由两部分组成,即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液层的表面张力。 肺泡壁内有弹性纤维,在肺被动扩张时,弹性纤维被拉长,呈回缩趋向,这种力量占肺总回缩力的1/3。 肺泡内表面张力作用(即肺泡膜的液体分子层表面张力)是使肺泡表面积缩小,也是使肺回缩的力,占肺总回缩力2/3。
4.正确答案 :E
解析:尿素循环又称为鸟氨酸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
5.正确答案 :B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食物营养成分特点的理解,再加以判断,找出合理、准确的答案。要求考生对食物的营养特点能较好掌握。
蛋氨酸为豆类食品的限制氨基酸,所以答案选B。
6.正确答案 :D
7.正确答案 :B
解析:题1:此题考查考生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好发食品的掌握程度。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物为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熟肉和内脏,另外,凉拌菜、剩饭、水产品等也有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报道。所以正确答案是B。
题2:此题考查考生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好发食品的掌握程度。
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食物种类很多,主要是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所以选择D选项。
8.正确答案 :D
9.正确答案 :B
解析:本试题考核糖酵解的概念。
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转变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只要掌握糖酵解的定义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D的答案是指体外生醇过程。E的答案也是错误的,因为糖酵解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继续生成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在有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A和C是说有氧条件下的反应,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只有B是正确的。
10.正确答案 :B
解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肾。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英文简称。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主要)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服用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患肾病贫血的病人增加血流比溶度(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这种药物近年进入商业市场。人体缺氧时,此种激素生成增加,并导致红细胞增生。EPO兴奋剂正是根据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原理人工合成,它能促进肌肉中氧气生成,从而使肌肉更有劲、工作时间更长。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