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A. 肾小管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禁食
D. 醛固酮含量增高
E. 呕吐、腹泻
2. [单选题]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水肿
3. [单选题]当患者或护士反应药品差错时
A. 不需核对即给予调换药品
B. 不予以理睬
C. 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
D. 直接找负责人处理
E. 以上都不对
4. [单选题]有关渗漉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浸出制剂的制备
B. 应使用渗漉器进行浸出
C. 适用于低浓度浸出制剂的制备
D. 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向下流动浸出有效成分的过程
E. 粉粒过细溶剂的流通阻力增大,甚至堵塞,致使浸出效率降低
5. [单选题]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是
A. 涂剂
B. 醑剂
C. 酊剂
D. 糖浆剂
E. 搽剂
6. [单选题]用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其对心脏的作用属于
A. 局部作用
B. 吸收作用
C. 继发性作用
D. 选择性作用
E. 特异性作用
7. [单选题]GMP的检查对象错误的是
A. 人
B. 生产环境
C. 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D. 销售过程
E. 包装过程
8. [单选题]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E. 转化
9. [单选题]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认为是
A. 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B. 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
C. 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D. 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E. 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
10. [单选题]原形从肾脏排泄率最高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 诺氟沙星
B. 环丙沙星
C. 氟罗沙星
D. 氧氟沙星
E. 依诺沙星
1.正确答案 :B
解析:通常血清钾<3.5mmol/L时称低血钾。常见的原因有碱中毒导致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流动;禁食导致钾摄入不足;肾小管酸中毒使氢离子的排泄和钾离子的重吸收受阻;呕吐、腹泻等原因导致钾离子的大量丢失,均可导致低钾血症。故正确答案为B.
2.正确答案 :D
解析: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135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但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钠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为水钠潴留性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水过多,严重者又称为水中毒。患者常有明显的水肿。故正确答案为D.
3.正确答案 :C
解析:当患者或护士反应药品差错时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故此题应选C。
4.正确答案 :C
解析: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但该法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比较麻烦。故此题应选C。
5.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醑剂的定义。合剂是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醑剂是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芳香水剂是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涂剂是指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酊剂是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
6.正确答案 :B
解析:从药物作用的范围来看,药物在吸收入血液之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称为局部作用,例如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松节油的局部刺激作用等。给药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所发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或称全身作用,如静脉注射水合氯醛所产生的全身麻醉作用。强心苷被吸收入血后随血液分布到心脏,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其作用机制是:(1)增强心肌收缩性,使心输出量增加,从而能解除动脉系统的缺血现象。(2)促使心排空完全,回心血量增加,改善静脉系统淤血现象,心衰各种复杂症状可逐步弱轻式消失。(3)纠正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助于纠正神经激素过度激活,提高生存率。继发性作用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作用的间接效果。是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是治疗剂量下治疗作用本身带来的后果。常见的有:二重感染、治疗房颤后的栓塞等。选择性作用又称特异性作用,是指外来化合物对某种细胞、组织、器官机体产生特殊的或专一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
7.正确答案 :D
解析:GMP的检查对象包括人、生产环境、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包装过程。销售过程属于GSP。故正确答案为D.
8.正确答案 :A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排泄是指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
9.正确答案 :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一般口服溶液剂不存在药物释放问题,混悬剂的吸收,其限速过程是微粒的大小,但和固体制剂相比较,仍会很快释放药物。在固体剂型中,胶囊剂较片剂释放的快,片剂有黏合力的影响。片剂和包衣片比较,片剂溶出相对较快,而包衣片则需在衣层溶解后才能释放药物。一般而言,释放药物快,吸收也快。所以口服剂型在胃肠道吸收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故本题应选择D。
10.正确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内过程。原形从肾脏排泄率最高的喹诺酮类药物为氧氟沙星。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