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判定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肯定"时不需要的条件是
A. 再次用药又发生不良反应
B. 符合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C. 病人的疾病不能解释
D. 有合理的时间顺序
E. 停药后症状改善
2. [单选题]艾滋病传播途径不包括
A. 器官移植
B. 性行为
C. 母婴传播
D. 礼节性亲吻
E. 静脉注射吸毒
3. [单选题]以产气作用为崩解机制的片剂崩解剂为( )
A. 甲基纤维素+明胶
B. 酒石酸+碳酸氢钠
C. 干淀粉+乳糖
D. 羧甲基淀粉钠
4. [单选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
A.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B. 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
C. 药品采购部门
D. 符合医疗机构临床的需要
E. 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记录
5. [单选题]能够抑制P450肝药酶,与华法林联用可增加其抗凝作用的药物是
A. 哌仑西平
B. 哌替啶
C. 法莫替丁
D. 丙谷胺
E. 西咪替丁
6. [单选题]外源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浆细胞产生使人体致敏的抗体是
A. IgA
B. IgD
C. IgM
D. IgE
E. IgG
7. [多选题]下列关于凝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卡波普在水中分散形成浑浊的酸性溶液
B. 氢氧化铝凝胶为单相分散系统
C. 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和双相分散系统
D. 卡波普在水中分散形成浑浊的酸性溶液必须加入NaOH中和,才能形成凝胶剂
E. 凝胶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8. [单选题]急性乙醇中毒的分期大致可分为( )。
A. 兴奋期和昏睡期
B. 惊厥期和昏睡期
C. 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
D. 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
E. 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
9. [多选题]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的是
A. 磺胺药
B. 两性霉素B
C. 吲哚美辛
D. 巴比妥类
E. 卡那霉素
10. [单选题]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1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
A. 7日常用量
B. 1日常用量
C. 3日常用量
D. 1次常用量
E. 15日常用量
1.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符合A、B、C、E选项的应判定为"肯定"。
2.正确答案 :D
解析:艾滋病传播途径有: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的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授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3.正确答案 :B
4.正确答案 :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5.正确答案 :E
6.正确答案 :D
7.正确答案 :ACDE
解析:凝胶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和双相分散系统之分,属双相分散系统的凝胶剂是小分子无机药物胶体微粒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具有触变性,也称混悬凝胶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局部应用的凝胶剂系单项分散系统,又分为水性凝胶剂和油性凝胶剂。卡波姆是丙烯酸与丙烯基蔗糖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商品名为卡波普(carbopol),其分子中存在大量的羧酸基团,与聚丙烯酸有非常相似的理化性质,在水中能迅速溶胀,但不溶解。因分子结构中的羧酸基团而使其水分散液呈酸性,1%的水分散液pH值约3.11,黏度较低;当用碱中和时,随大分子的不断溶解,黏度会逐渐上升,在低浓度时形成澄明溶液,浓度较大时形成半透明状凝胶,pH值为6~11时黏度和稠度最大。
8.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急性乙醇中毒的分期”。乙醇急性中毒成人大致可分为三期,即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各期的界限不很分明,由前一期转向后一期的快慢亦不同。①兴奋期:眼部充血,面部潮红或苍白,眩晕,欣快感,啼笑无常,易感情用事,无忧无虑,有时行动天真,有时粗鲁无礼,或谈论滔滔,或静寂入睡等。②共济失调期:兴奋后,患者的动作逐渐笨拙,身体不稳,步态蹒跚,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咬字不清等。③昏睡期:患者沉睡,呼吸缓慢而有鼾声,颜面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瞳孔正常或散大,心率加快,血压、体温下降,或有呕吐,大小便失禁,偶有脑水肿。如有延脑受抑制,则可引起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因而发生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9.正确答案 :ACE
解析:解析:磺胺药(A)、卡那霉素(B)、吲哚美辛(D)、阿司匹林、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可能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巴比妥类(C)、两性霉素B(E)可能导致尿肌红蛋白阳性,不是正确答案。
10.正确答案 :B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