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2023医学副高考试宝典全科卫生副高考试模拟系统(F3),更多全科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单选题]关于药疹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全身性
B. 对称性(除固定型药疹)
C. 病情轻重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D. 皮损表现多样性
E. 与药理作用无关
2. [单选题]下列哪个因素可能会引起小儿神经管畸形
A. 孕早期缺乏叶酸
B. 孕妇被动吸烟
C. 初产妇年龄大于35岁
D. 孕早期发热38.5℃上,并持续数天
E. 产母患精神病
3. [单选题]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 骨髓、淋巴结、脾脏
B. 胸腺、脾脏、黏膜、淋巴组织
C. 腔上囊、脾脏、扁桃体
D. 脾脏、淋巴结、其他淋巴组织
E. 扁桃腺、骨髓、淋巴结
4. [单选题]吸烟的行为干预的起始阶段是
A. 学龄前儿童
B. 学龄儿童
C. 青少年
D. 成年
E. 以上均不正确
5. [单选题]引起惊厥伴瞳孔散大与舌咬伤的常见疾病是
A. 脑炎
B. 脑出血
C. 脑膜炎
D. 脑血吸虫病
E. 癫痫大发作
6. [单选题]新生儿根据体重分类下列哪项不正确
A.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
B.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不足2000g者
C. 正常体重儿,体重为2500~4000g
D. 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不足1000g者
E. 巨大儿,体重超过4000g者
7. [单选题]与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无关的是
A.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B. 骨髓抑制
C. 感染
D. 药物性糖尿
E. 骨质疏松
8. [单选题]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允许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符合
A. 行善原则
B. 不伤害原则
C. 公正原则
D. 尊重原则
E. 自主原则
9. [单选题]能增加肠道对钙磷吸收的是
A. 降钙素
B. 双磷酸盐
C. 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
D. 氟化物
E. 雌激素
10. [单选题]男性,20岁,心悸气短3年,近1年出现腹腔积液,双下肢水肿。查体:颈静脉怒张,心界正常,肝大,腹水征(+),Kussmanl征(+)。ECG:窦性心动过速,室内传导阻滞,PEP/LVET>0.5,诊断最可能为
A. 门脉性肝硬化
B. 病毒性心肌炎并心衰
C. 扩张型心肌病
D. 亚急性心包炎伴积液
E. 限制性心肌病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区别主要是严重CO中毒者出现精神障碍前可有假性痊愈期,此期最长可达原发性痛经#
生理性痛经
病理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混合性痛经是否反复发作
有无过敏史
是否有肺气
对肝的系统连属,表述正确的是( )破伤风患者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若出生体重为3.5kg,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体重大约为列入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项目有在风湿热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项是
说害怕再也不能见到他们,体温38.5℃。体检:右下腹扪及4cm×5cm触痛性肿块,轻度肌紧张。如果急诊手术,最适合的手术选择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志为悲忧#
肺与大肠相表里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发毛#
在窍为鼻#格
对肾的系统连属,半年来腰痛、腰僵,活动受限。查骶髂关节叩击痛(+)。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主骨生髓而华发#
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与膀胱相表里ESR(血沉)、CRP(C-反应蛋白)
血尿酸
HLA-
对心的系统连属,描述正确的是( )一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3个月,来院就诊。尿妊娠试验阳性,给予刮宫,但刮出物未见绒毛,病理检查显示为蜕膜组织,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被认为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主要因素久病卧床的老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 )进展性卒中是指诊断震颤麻痹最重要的依据是解释生理现象#
解释病理传变#
指导诊断疾病#
说明事物之间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
发病后神经
中医学"治未病"是指( )关于热衰竭正确的是老年抑郁症的病因与下列有关急性阑尾炎容易引起阑尾坏死穿孔的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棕褐色,疼痛3小时后发现内裤上有鲜血,会阴部血肿如乒乓球大。血压
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是指下列哪项关于便
属于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有( )关于呼吸衰竭,下述哪一概念是错误的柏油便与下列哪个物质有关眼局部用药的疗程最少为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不包括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主要区别在于问卷的缺点不包括接触性皮炎急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对食管癌高发区普查能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是不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的药物是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天地相应#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可适应自然环境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