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与系统原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是
A. 整分合原则
B. 反馈原则
C. 质量控制原则
D. 绩效评价原则
E. 有效管理原则
2. [多选题]接触性皮炎依致病原因不同分为
A. 原发性刺激物
B. 继发性刺激物
C. 无反应性刺激物
D. 接触性致敏物
E. 反应性刺激物
3. [多选题]主动-被动型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 ( )
A. 全麻术后未清醒者
B. 新生儿
C. 低血糖休克
D. 发热待查者
E. 肝昏迷患者
4. [多选题]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
A. 工艺监测
B. 化学监测
C. 生物监测
D.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E. 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5. [多选题]关于肺癌的扩散和转移,叙述正确的有
A. 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
B. 小细胞癌以淋巴转移为主
C. 鳞癌多为血行转移
D. 淋巴转移是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最常见的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E. 中心型肺癌穿过支气管壁后,可直接向肺内组织浸润和生长
6. [多选题]对于下述哪些情况,医生应该保守患者的秘密
A. 患者的生理缺陷
B. 患者的过失行为
C. 患者的某些心理
D. 患者的某些怪癖
E. 患者的不良预后
7. [多选题]下列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正常值不正确的有
A. 平均动脉压:13~15kPa
B. 中心静脉压:1~2kPa
C. 肺动脉楔压:0.8~1.6kBB
D. 血压:10~13.4kPa
E. 平均肺动脉压:2.47~3.0kPa
8. [多选题]使用保护具的目的是 ( )
A. 防止坠床
B. 防止肌肉萎缩
C. 防止抓伤
D. 加快病情好转
E. 防止撞伤
9. [多选题]抢救危重患者应做到 ( )
A. 当机立断
B. 分秒必争
C. 采取急救措施
D. 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E. 以上都对
10. [多选题]下列检查中可做阑尾炎辅助诊断的方法是( )。
A. 结肠充气试验
B. 结肠镜
C. 直肠指诊
D. 腰大肌试验
E. 血常规
1.正确答案 :AB
2.正确答案 :AD
解析:接触性皮炎依致病原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
3.正确答案 :ABCE
解析:主动-被动型这种模式对处于危重休克、昏迷、失去知觉和意识障碍的患者,以及婴幼儿等某些难于表达自己主观意志的病人,无疑是适当的。
4.正确答案 :ABCD
解析: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2)化学监测:①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②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3)生物监测:①应每周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②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5.正确答案 :ABDE
解析:扩散和转移
1.直接蔓延 中心型肺癌穿过支气管壁后,可直接向肺内组织浸润与生长,亦可浸润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以及心包、心脏、大血管、食管、膈肌、喉返神经等。周围型肺癌常沿支气管或肺泡增殖,容易侵犯胸膜、胸壁、肋骨及膈肌。
2.淋巴转移 是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最常见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此外包括肺门、纵隔、腋窝及腹腔淋巴结,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淋巴结活检可确定组织类型。淋巴结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早晚。
3.血行转移 当癌细胞侵入小静脉、毛细血管或胸导管时,即可进入血管发生远处脏器转移。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播散的途径也不同。鳞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腺癌可侵犯、压迫局部肺组织,经支气管黏膜下淋巴播散,常累及胸膜出现胸腔积液,易发生肺门淋巴结转移,骨、肝、脑是其易转移的器官;大细胞癌易血行转移;小细胞癌早期可有血行和淋巴道转移。
6.正确答案 :ABCD
7.正确答案 :ABDE
解析:(1)平均动脉压(MAP):正常值70~105mmHg,MAP=舒张压+1/3脉压。(2)中心静脉压(CVP):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3)肺动脉楔压(PAWP):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整个循环情况,有助于判定左心室功能,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正常值为0.8~1.6kPa。(4)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一般情况下,能较好地反映左心房平均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PCWP<0.8kPa
8.正确答案 :ACE
解析:保护具是用来限制病人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病人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应用的目的是防止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人因虚弱、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病人安全,并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9.正确答案 :ABC
解析: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 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0.正确答案 :ACD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