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表示有传染性的指标是
A. HBsAg
B. 抗HBc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s
2.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病人在何种条件下疼痛节律会改变或消失
A. 疲劳时
B. 饮酒时
C. 受凉时
D. 焦虑时
E. 癌变时
3. [单选题]未曾接种卡介苗的3岁以下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
A. 机体反应性差
B. 需接种卡介苗
C. 患有活动性结核病
D. 曾有结核菌感染
E. 严重营养不良
4. [单选题]小儿能发“爸爸”“妈妈”等语音,但是属于无意识的,小儿年龄为
A. 9~10月
B. 11~12月
C. 3~4月
D. 4~5月
E. 7~8月
5. [单选题]传统的冲突观点认为
A. 冲突都是不良和消极的
B. 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
C. 冲突可以彻底消除
D. 管理者应维持高水平的冲突
E. 鼓励冲突
6. [单选题]门静脉的交通支中,下列哪项错误
A. 胃底、食管小段交通支
B. 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
C. 前腹壁交通支
D. 腹膜后交通支
E. 肠系膜血管交通支
7. [单选题]与激励相关的理论中,可以用公式M=V×E表示的理论是
A. 需要层次理论
B. 激励-保健理论
C. 行为改造理论
D. 公平理论
E. 期望理论
8. [单选题]有关孕激素的作用,正确的是
A. 促进子宫发育
B. 促使乳腺管增生
C. 使宫颈粘液变稀薄
D.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
E.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9. [单选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特点是
A. 吸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布满哮鸣音
B. 端坐呼吸,双肺底水泡音
C. 呼气性呼吸困难,两肺散在干、湿啰音
D.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音低
E. 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
10. [单选题]患者女性,47岁。突然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判断发生心脏停搏的指标是
A. 血压
B. 瞳孔散大
C. 桡动脉搏动消失
D. 颈动脉搏动消失
E. 心音消失
1.正确答案 :C
解析: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血液传染性强,持续阳性表示感染转为慢性。
2.正确答案 :E
解析:疲劳、饮酒、受凉和焦虑是消化性溃疡发作的常见诱因,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节律常常不会改变,但癌变时可有疼痛节律的改变或消失。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 :C
解析: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的诊断价值比成人高,因为年龄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如果未曾接种过卡介苗,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4.正确答案 :E
解析:婴儿1~2个月开始发喉音,3~4个月发“啊”、“咿”、“呜”等元音,6个月时出现辅音,7~8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语音,8~9个月时喜欢模仿成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语言的发育(发音、理解语言阶段)”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A
解析:传统的冲突观点认为,冲突都是不良和消极的,人际关系观点认为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相互作用观点认为应鼓励冲突。
6.正确答案 :E
解析: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4个交通支:胃底、食管小段交通支;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腹膜后交通支。当门静脉入肝血流受阻时,可通过这些交通支分流到腔静脉。因此选项E错误。
7.正确答案 :E
解析: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它把人类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基本需要,只有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激励的作用,其顺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励-保健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德里克·赫兹伯提出,他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行为改造理论认为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它研究如何通过外借刺激对人的行为进行影响和控制。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3年首先提出来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期望理论由美国的维克多·弗隆姆提出,可用公式表示为M=V×E,M表示激励,V表示效价,E表示期望值。
8.正确答案 :E
解析:孕激素的生理功能。(1)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3)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4)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5)兴奋体温调节中枢,有升高体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6)促进体内水与钠的排泄。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 :C
10.正确答案 :D
解析:只要具备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没有呼吸即可认为发生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反复测量血压,观察瞳孔及听心音会延误抢救时机,而桡动脉非大动脉故选择D。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